之前我们已经説过辣椒、黄瓜、玉米、白菜等,
这类作品贴近生活,寓意简明,受众广泛,
可以观工艺造型,品物玩味,
亦可探古寻今,领略传统风韵,
虽不能食,但思来也可谓是人生难得美味……
(籽玉佛手)
先来看上图中的和田玉挂件,大家认识吗?
对,是“佛手”,
谐音“福寿”,寓意“福寿长存”,
可能还有很多网友还并不认得,
因为此佛手并非指“佛造像之手”,
而是主要生长在南方热带、亚热带的一种植物;
这种植物果形奇特,
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
天生地长,状如手指,取名佛手,
别名佛手柑、五指橘、蜜罗柑、五指香橼(yuán)、五指柑等,
主要作为观赏植物和中医药物,
不耐寒、怕干旱,所以北方地区难得一见;
(芸香科植物·佛手)
在玉雕上呈现,多采用圆雕技法,
全方位,多角度的刻画佛手神韵,
好的工艺要求果瓣饱满、错落自然,
似手非手、富态蜷展,
三少初识佛手便是因不小心摔坏的一件镂雕玉佛手,
相信有不少网友也是通过玉器才认识了这一神奇植物吧;
据说佛手花期会散发出扑鼻芬芳,簇簇争放,
果实成熟时色泽金黄,也能溢出芳香,
有消除异味,抑菌净化空气的功效,
而且挂果时间长达三、四个月之久,可供长期观赏,
即使还没嗅过“她”到底是何种香,
但是想来作为盆景花卉,确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佛手标本)
药用方面,三少倒真见过它的身影,
就在一家药店门口的中药标本展示区,
从上边的照片来看,果实还没有完全成熟,果瓣尚未分开,
据了解,它可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对一般人的消化不良、胸腹胀闷,有显著疗效,
这个角度来看,奇特的外形更像一只悬壶妙手;
説到这,有没有感觉还挺涨知识的呢?
不过,真要养殖或入药,还须专项学习才行,
在这里我们只是借玉佛手,多识一种植物,
还从植物特性説到了中医药,
把玉雕作品当门窗,借内容串联多学习,
在品味吉祥寓意之余,也学习下与之相关的中华文化;
(籽玉佛手)
相传佛手是唐代时候由印度传入我国,
原统称枸橼,始载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
栽培始于北宋,并历来被誉为“果中珍品,世上奇卉”,
自然也少不了文人作诗咏之,
比如明代,朱多炡(zhēng)这首《咏宗良兄斋头佛手柑》:
“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
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
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愿从灵运后,接引證菩提。”
不仅有此,三少还读到这样一首:
“断此黄金体,施于祗树林。度人难下指,合掌即传心。
昧向骈枝悟,香从反复寻。诸文有真诀,巨擘(bò ,大拇指)竞森森。”
据说是《三希堂画谱大观》卷三其中的一首题画诗,
这些应该与其佛手之名有莫大关联,
即使具体诗意不能完全理解,但也能感受到一份佛境禅意;
(国画佛手)
当然,还有单纯描写佛手的,
“苍烟罨(yǎn,覆盖,掩盖)丘壑,绿橘种千百。
黄柑尤佳丽,伸指或握拳。
清香扑我鼻,直欲吐龙涎。”
出自清代金华人雪樵的笔下,
从诗中能感受佛手那种独特之美,诱人之香;
一件玉雕作品,一个生活事物,
不品,不説,不晓得原来可以有这么多趣味内容,
也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吧,
就像去年国庆献礼影片《中国机长》,
经这部电影演绎,相信你我再坐飞机也会多份安全感,
读过这篇文章,再见玉佛手,相信大家也会多份味道……
文|玉三少
助审|猫哥
答: 翡翠和白玉上常见的“佛手”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深受人们喜爱。它是佛教中掌管世间财物福气的“持世童子”的法器,也有人认为它代表了祈求平安健康的愿望。
248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玉器中的“佛手”雕刻精细且富有灵性,无论是单独出现还是与其他元素搭配,都能提升玉器的价值和美感。在许多重要的社交活动或喜庆场合佩戴,更能体现身份地位和良好祝愿。
3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翡翠和白玉“佛手”的雕刻工艺十分精细,需要匠人花費大量的时间进行琢磨和雕刻。尤其是在细节处理上更加追求完美,例如手指、掌心纹理等都要栩栩如生,展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
19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除了传统的雕刻方法,一些现代工艺也加入到“佛手”制作中,例如镂空雕、微雕等。这些工艺更能凸显玉雕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让“佛手”更加生动形象,充满灵性。
25 人赞同了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