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汉代玉器精华:南越汉玉鉴赏之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它也被世人视为美德的象征,如美人如玉、君子比德于玉。
汉玉是中国玉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它既有对传统礼仪用玉的沿袭,又有在生活和装饰玉上新的创造。
南越汉玉,天生,精致,让我们进入它的世界。
南越国,亦称南粤国。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历经五帝,享国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 )。公元前112年夏季,汉朝第七任皇帝刘彻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12年冬季灭亡南越国。
南越国一共经历了五任国王:赵佗、赵昩、赵婴齐、赵兴和赵建德。
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发现了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
南越文王赵眛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规格最高的一座汉代彩绘石室墓。
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玺"龙纽金印等一千余件(套)珍贵文物,被誉为近年来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考古队在挖掘古墓完毕之后即在原地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越国遗迹》与《海上丝绸之路》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墓中出土各类文物达1000多件(套),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
其中,玉器尤其引人注目,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和保存之好,在全国已发掘的汉墓中亦属罕见,集中展示了南越国玉文化发展的深度,其中多件玉器堪称是汉玉的巅峰之作。
汉玉巅峰之作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40多件,分为玉衣、璧、璜、环、组玉佩、舞人、玉剑饰、带钩、印章等十九种,可以说是汉玉之冠。这里的玉,承袭了中原玉文化的正统,也融汇合了海外异域的风情。
在出土玉容器中,重中之重乃角形玉杯,用一整块青白硬玉雕琢而成,呈犀牛角造型,口椭圆,腹中空。
杯底有细软弯转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阴刻弦纹一周,杯身以浅浮雕和双钩法饰勾连云纹。器体轻薄,抛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
角形玉杯这种独特的造型,和古代西方传说用犀牛角制作的酒杯可以解毒有关,虽然玉本身并不能解毒,但工匠仍借鉴这一传说琢玉而成,希望能给他的主人带来好运。由于造型独特,饮酒者每次需将杯中酒一口饮尽。
这就是所谓的“感情深,一口闷”吧。不过,这一口可就是二两多啊。
角型玉杯高18.4厘米,口径5.9-6.7厘米,口缘厚0.2厘米,重372.7克。器表上面线刻一尖嘴兽,布局巧妙,雕工娴熟。
相传犀牛角的酒杯可以溶解毒物,玉虽不能解毒,但玉匠却借题发挥,匠心独运,它表明这一时期玉雕在章法布局、材料运用、技巧发挥上走向成熟。
这件玉器,既是一件美轮美奂的工艺品,又是一件融传说于现实、引人遐思的实用品,堪称中国汉玉中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也说明南越国玉文化发展水平与中原相当。
南越王墓的主人赵眜显然是一位“玉粉”。
在汉代君王的葬礼上,堪称奢侈品的玉衣风靡一时,愿在体而为衣,安君王于九泉。
这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这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
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帝王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敛服。以玉衣作敛装的习俗在历史上曾经风行了三百余年。汉人迷信玉,以为玉衣可使尸体不腐。
出土时,因南越王尸体和编缀玉衣的丝线已经腐朽,玉片散落在地,专家花了三年多时间修整复原。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较早的一套完整玉衣,又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新品种,其上衣采用对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
组玉佩又称玉佩组饰,指由玉璧、玉璜、玉环等器件,配以玛瑙、水晶等饰物组合而成的贵重装饰品。它在古代社会不是随便的装饰,有表现身份地位、表达情感和社会交往的作用。
远离中原正统王朝控制的南越国贵族,在审美情趣上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追随中原汉王朝,他们所佩戴的组玉佩仍保持了战国时期组玉佩的特点,以追求繁复的设计和华丽的装饰效果为主流。
这既包含了南越工匠个人审美的标榜、个性的张扬,同时也反映了南越国在审美上的地域性特点。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出土于墓主人的右眼,2000多年岁月的侵蚀令其略显陈旧。由青白玉雕成,土沁呈黄白色,直径10.6厘米,厚0.5厘米。
玉佩呈圆璧形,以圆圈分隔为内外两圈。内圈透雕一游龙,两爪及尾伸向外圈;外圈透雕一凤鸟,站在游龙伸出的前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向外圈,凤冠及尾羽上下延伸成卷云纹,把外圈空间填满。
凤鸟回眸凝望游龙,龙凤似喃喃细语,妙韵天成。演绎着古老的龙凤传说,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也反映了当时工匠对传统龙凤题材的崭新诠释。
这件玉佩雕镂精细,构图完美和谐,主次分明,是汉玉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的器形图案被选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它既体现了鲜明的汉代美学风格,也反映了南越国治玉技术已达巅峰水平。
带钩是古人束腰用的腰带扣。它一头有钩, 一头有钮, 用于连接腰带的两端,和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皮带扣造型不同, 但功用相当。
南越王墓放置在墓主人头箱中的四件玉带钩,南越王生前是用来束腰的,而在其死后作为陪葬用器,并被赋予了吉祥寓意,钩雍容华贵,制作精巧。
四件玉带钩中最为精美的是龙虎并体玉带钩和八节铁芯玉带钩。
前者青玉质,半透明,玉质晶莹剔透,保存完好,钩首为虎头形,末端为龙形,龙虎双体并列,弯曲成“S”形。两体间镂出一条线缝以示分体。钩中上部透雕一环,龙张口咬环,伸爪,虎也伸一爪攫环,雕琢精美,构思奇巧。
后者青玉质,局部有深褐色斑。通体圆雕,钩首为龙头,勾尾为虎头。虎头张目露齿,钩身为龙虎合体,共8节。有圆孔贯通,用一根铁线串通。这件带钩设计繁复,工艺考究,想必有龙虎相争之外更加复杂的含义。
西汉南越王墓还出土过一件雕刻精美的圆雕玉舞人,它也是西汉出土的唯一一件圆雕玉舞人。韩非子曾说过,“长袖善舞,多财善谷”,此玉人所舞或许正是汉代著名的长袖舞。
那个时代人们将跳长袖舞和积累财富相提并论。女子可以通过跳长袖舞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赵飞燕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汉成帝的宠妃,就是因为她擅长跳长袖舞。汉高祖最喜爱的戚夫人,史书记载也是著名的长袖舞专家。
这件玉舞人是典型的越人跳楚舞。她头梳螺髻,轻舒广袖,臀部微翘,身似无骨;她婀娜多姿,着装时尚,边跳边唱,神情妩媚。这件玉舞人透露出工匠们对现实社会中完美女性的喜爱和情致。
玉,石之美。玉,比王字多一点。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有玉而安。身体因此安住,大地因此安住。安住在对永恒的祈愿与向往中。
玉的美,即使时隔千年依旧清晰可见。这碧玉般的河流,沿着那些追随它,热爱它,需要它的人们的心,流向了整个中国。在它们到达各个不同的地方,在玉匠的手掌,被雕刻成各个不同的样子。
用户评论
终于看到这组 南越汉玉的照片了!太美了,每一件都像是一块艺术品,我尤其喜欢那种轻盈流畅的造型,让人觉得很舒适。感觉自己穿越了时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古代工艺品的了解太有限了,看完这篇感觉瞬间被带回了汉代。这批玉器不仅漂亮,还是历史文化的宝藏啊!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亲自看看这些文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让我更加了解了南越文化的精髓。汉代的制玉工艺简直牛掰,能做出这样的精致作品,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真的太激动了!这批南越汉玉真是巅峰之作啊,每件都散发着神秘的光芒,仿佛能感受到时代的痕迹。希望能有更多研究和展览...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还觉得现在的工艺品更好看一些。古代的玉器确实挺精致,但没有现代作品那么立体、那么时尚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越汉玉的名号太大了,但我觉得这种“巅峰之作”的说法可能过于绝对了。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有些东西只是时代的产物,不必过度吹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觉得古代文物都是很严肃的东西,看完这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它们也可以这么美!尤其是那些装饰品,简直是精致的艺术巅峰。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越汉玉的确令人叹服,但是文章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了,没有谈到一些玉器的瑕疵和不足之处。客观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点,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历史文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我以前对南越文化了解很少,看完之后才发现它原来如此博大精深。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关于南越文明的科普文章。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是很美的玉器,但不知道作者的标准是什么?叫“巅峰之作”就太绝对了吧!每个时代的艺术形式都有其时代特色,应该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和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过于主观,没有给出具体的理由解释为什么这些玉器是“巅峰之作”。如果能提供更多考古资料和历史背景信息,该文章就更有说服力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很美! 我想带我去看看原件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门古代艺术史的学生,我一直感兴趣南越文化的玉器。这篇文章介绍得很细致,让我对这些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作者的努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了学习了,感觉汉代文化深厚,玉器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我去博物馆看看这批南越汉玉去了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太吸引人了! 我一直对南越汉玉很感兴趣,看完文章更是对它的魅力爱不释手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博物馆好好欣赏一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图片都很好看,我感觉这些南越汉玉都充满了艺术感美学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不错啊,这种精致的玉器,传世几千年,让人感叹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玉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工艺的美感上,更应该看作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的重要载体。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