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探索比送礼更有效的策略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不光开学期一阵手忙脚乱,买东西、包书皮……全家上阵把孩子送进学校,更开启了异常丰富的内心戏。
有妈妈为老师拍的照片里没有自家孩子焦虑了半天:“也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怎么样?老师是不是不重视我家娃呀?”
据不完全消息,今年许多礼物都被退回了。办公室瓜姐儿子刚上一年级,新成立的家委会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师订鲜花。
可是鲜花还没到,学校已经发布了“不收礼公约”。最后,订礼物的家长匆匆忙忙去退货,还要付违约金。
旁观者看来,这些家长真是够焦虑够折腾的。但是只有咱当父母的才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大家也就是为了老师能多看自家娃两眼。
说实话,以上跟老师的沟通方式我们虽然理解,但都不推荐。
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我们今年采访了几位资深妈妈,她们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
从她们的角度来给大家支支招——家长如何跟老师高效沟通。
相信大家能少走不少弯路。
一位有 10 年教龄的小学老师跟我们讲:现在最怕一年级家长问我“老师,我家孩子怎么样?”
说实话,开学没几天,人都认不全,我心里最想说的是:“您哪位?”
有点好笑,但也是大实话。更有必要让大家知道的真相是: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老师真没精力事无巨细的照顾到,更没心思搞区别对待!
所以面对特别想求关注、刷存在感的家长,老师的感受是有点无奈、头大,唔,甚至反感。
从几位老师的采访来看,最不受欢迎的典型场景有以下几种:
一开口就问“我家孩子怎么样”。
对老师来说,这样宽泛的问题常常不知道怎么答。
如果能先自报家门,再说说孩子的情况,问些具体的问题,跟老师的沟通效率会更高。
比如不要问“今天孩子表现好不好”,可以说“孩子这几天对数学课很感兴趣,但书写不太跟得上,不知道在学校情况怎样,请老师多关注”……
这样既能加深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也便于更精准的帮助孩子。老师会明白你是个负责任的家长,沟通自然更加顺畅。
不关注班级信息,遇到任何问题都找老师。
还有一位家长,老师通知了今天发校服,大家回家试尺码。但是过了 3 天家长才说没看见校服,孩子根本没拿回去。这些情况都让老师挺无语的。
把成人的“潜规则”带到学校
有些家长想以一些成人的小手段,换取老师对孩子的某些“优待”。有位老师就讲到,班里午餐名额比较紧张,要同学抓阄决定。
一位家长就打电话死活要来学校帮助抓阄,还暗示给老师“好处”换名额。但老师坦言真实感受是:“不光尴尬,而且觉得受了侮辱。”
想象咱们一个孩子,都能把一家老小累瘫。老师面对一屋子三五十个孩子,那种压力……你品,你细品!
这种情况下,老师最需要的是家长的信任和有效的沟通,双方一起努力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让教学走入正轨。其他的,真没那么重要。
既然说到一些让老师头大的沟通场景,那大家肯定更想知道:到底怎么沟通,才能让双方没负担,也能对孩子好?
这个我们在采访中也帮大家总结啦!
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环境、培养学习习惯
几乎每一位受访老师都会提到,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培养,老师都能从孩子身上看到。
这样的家长,跟老师沟通也会目的明确、清晰,作为老师都非常愿意配合。
比如有位老师讲,班上有个孩子做作业特别皮、字也写得丑。妈妈发现了,特意找到老师沟通,请老师关注孩子课堂上的情况。
老师就会在上课时有意敲打他一下,妈妈也在一年里把他带在身边盯着写作业,很快孩子的习惯就调整过来了。
这样的合作和沟通,是家长需要的,也是老师乐见的。
好好参与家长会
家长会是专门留给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时间。
哪个孩子退步了、进步了,老师心里都有数,重点的通常会主动跟家长沟通。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家长只能等老师批评或表扬,老师们的建议是:
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比如在家里不写字啊,注意力不集中啊……
老师自然就会把孩子在学校的总体学习状态做一个对照,有利于发现问题、早做干预。
可以定期沟通,但不必强行沟通
除了家长会,平时的电话和见面沟通也是可以的。但是有老师提到,有的家长没什么大事,但很想跟老师约吃饭、约咖啡联络感情,这就真没必要了。
一位小学 3 年级的老师举例说,班里有孩子学习、行为各方面都不错,看得出家长是用了心的。
但是家长本人一学期也就给老师打一次电话,这种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也有妈妈固定每 2 个月会找机会跟老师聊一次,掌握一下孩子的情况。“这些都是可以的,我们知道双方都在关注着孩子的成长节奏就行。”
采访到最后,老师们一致最想得到的,不过是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有位老师说:
“如果可以,请给老师多一点信任,也请家长给自己多一点信任。
今天的教育焦虑太多了,但希望大家了解,焦虑不解决问题,只能让动作变形,衍生更多的焦虑。”
真正的教育解决路径是什么?
是大家能有一个共识:家长和学校是教育的两条腿。
他们不是对立的,而是协作的、相辅相成的。
今天的公立学校教育,提供的是面向大多数孩子,统一的、普遍的课程模式。
而在儿童的成长更加个性化、社会观念也更加多元的今天,对孩子的因材施教,需要家庭担负无可取代的责任。
同时,家庭教育本身也是长于学校教育,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
所以,我们当然希望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但也不能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遇到一个好老师”上。
每个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
每天晚上能够放下手机,好好跟孩子聊一聊一天的学习,关注孩子的课业、陪孩子读一本书……
或是在双减逐步实施的当下,陪伴孩子玩一会儿、做做体育运动,都是很好的家庭教育。
看了今天的文章,相信大家也会发现:如果非要说老师更喜欢哪种家长,那答案也很简单——负责任的家长。
教师节要到了,与其挖空心思给老师挑选礼物,不如在家庭教育里倾注更多用心。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老师最想要的礼物~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说的真对!送礼的确是表心意的一种方式,但能真正提升与老师关系的就是真诚的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还真觉得送礼物才能跟老师亲近呢。现在想想,每次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脸上都带着笑容才是真的温暖。学习好才是关键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特别喜欢的物理老师,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让我对物理充满兴趣!虽然没送过什么礼物,但我的成绩进步很大,我相信对他来说比礼物更重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博文很有智慧,真的应该重视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尊重。很多时候,老师最看重的不是你送的礼物,而是你的学习态度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跟老师关系不太好是因为我不太认真上课,听讲的时候总是走神玩手机。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老师也变得更加亲热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 “比送礼更有用”的说法确实很值得我思考!或许以后多主动与老师交流,寻求学习方面的帮助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虽然不太同意完全拒绝送礼物,毕竟一些小仪式感还是能表达心意。但最重要的还是真诚对待和积极学习的态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棒了!它提醒我们:真正提升与老师关系的秘诀在于学习、成长和相互理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身边也有个学霸同学,他经常主动请教老师问题,并且认真执行老师的要求。他对知识学习的态度让我感到佩服,估计跟老师的关系也很好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我觉得与老师的良好关系不仅仅是礼物能够带来,还需要用心去经营和维护!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老师特别严厉,我觉得送礼似乎更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可。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或许我的思想要转变一下,用心学习才是更有效途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语文老师超级欣赏我们认真读文学作品的心态,他总是鼓励我们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送礼物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一些简单的礼貌和尊重也能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吧?主动问候、感谢老师的教诲,这些都会让老师感觉被重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点醒了我的脑门!我以前总是觉得送礼物就能跟老师关系好,但忽略了沟通和学习的重要性。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加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学习问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送礼与否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认真上课、积极思考、尊重老师,这些才是长久之道!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有时候礼物确实能表达心意,但真正让老师欣赏的是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所以认真学习是最重要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时候,老师想要的不是你的成绩单,而是你的态度。真诚的态度,积极的努力,才是最能打动老师的地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更应该注重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为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来自心灵的碰撞!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