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是很多藏友都喜欢涉猎和收藏的题材之一,但是,总体而言,到处参加鉴宝或宣传的,跟真品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还是对真品的了解不够所造成的。
在课程里面我举过一个例子:就说你和小伙伴从小一起长大,后来上了大学各分东西,有二十年未见,再见面时即使双方身体已经发福,脸庞已经变圆,其中的神态你还是一目了然,主要的原因就是你记住了他的“神态”,这也是鉴定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被王世襄先生称之为“望气”的一眼妙计,看物如同识人,看物看型,望人看神,最忌讳的就是神型混淆,如果您连真品的认知都不熟悉,被骗的概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市场上大量购买假货的人,出问题的原因就是对真品的认知仅有博物馆走马观花时的“惊鸿一瞥”,或者从网络图片上面的“一知半解”,所发的图片与真品的差距不仅仅是差距较大,而且,可能跟哪些造假者相比,他们的学习态度都赶不上,如果你对真品连熟悉度都没有,那么你购买时的冲动只能当作学费,如此的状态又怎能不被“骗”;古玩收藏,最怕的就是不爱学习,却喜欢到处留言发图,到处找评价的主。
其实我们已经将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告诉大家了,就是去博物馆提升自己对真品的熟悉度和认知能力,如果你能根据博物馆的实物,结合我的课程文字和视频介绍,相信你会对真品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如果实物的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先不要急着花钱购买,更不要急着发表个人的见解,要知道玉器知识是最公平的,你爱他一分,他便会回报你一倍,你爱他到骨子里的时候,他一定会回报你所有的付出。但是如果你只是口头上爱他,行动上没有任何付出,那么他也会骗你,甚至坑你到倾家荡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一篇文章我们结合视频课程的内容,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红山玉器器型种类。视频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这样的物品详细介绍可能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里,我们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几种常见的器型,供读者参考。
古人称不完全的环为“玦”,谓其“环而不周”。
玦是古人早期的装饰用品,一般都成对出现在墓主人的耳部。原始社会,弄一串兽牙、羽毛装饰起来,可能属于当时的潮流,但是,精心“打磨”一对玉玦,装饰在众人眼见的耳部,其作用不仅仅是装饰,更多的可能体现的是地位和尊贵的身份。
目前国内最早的一对玉玦就是出自于兴隆洼文化时期的,据考古检测,距今8200年。
同样处于辽河流域的北方文明,玉器的制作和传承一直未出现中断,在红山文化遗址中经考古发现有不少玉玦出土。
从最早的玉玦装饰到最终的玉玦型龙器,玉玦的历史使命在一次次的变革中得到了涅槃,最终成为早期玉器造型中的创作母体,衍生出各类的玉环形装饰或器物。
而且到了红山这个阶段的玉玦已经出现了明显演变的过程,玦的一端往往制成动物形状,虽然我们现在喜欢称呼其为“玉C龙”,但是如果按照本意,叫玉玦龙似乎更为符合身份,玉玦龙就是这个阶段的典型代表,雕琢简单,概括力极强,表现出了高级典雅的造型艺术水平,玉C龙是辽河流域北方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玉石与神物结合的创造性实物,这是与其他地区发现的玉玦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别之处。
以红山文化的“C"型玦状为例,其鉴定特征如下:
1、玉龙形体似环,也是一种玦的变体,身体较为粗壮,向前蜷曲,伸曲刚劲有力。头尾相近,头部与身体直径相当。“C"字形的龙体卷曲弧度跟玉玦相比,不再是环形,却更像一个椭圆型。
2、只有头部雕琢有纹饰,龙眼的前眼角圈弧,后眼角细尖,上面雕有眼帘。
3、嘴巴前端平齐,上唇部减地下凹。
4、颈部有较长的鬣后飘,显得极有生气。
5、额顶部有网格形装饰,网格凸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6、细部运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通体打磨光洁圆润。
玉兽形玦也是玉玦的另外一种变形升级模式,延续了玉玦的总体造型,常以青黄色的岫岩玉料琢制。
整体为环形,一侧有一开口;也有的靠近圆心处暗连未断开。
这时的玉玦上下两端已经分工极为明清了,开口上端为兽首,下端为兽尾,兽身屈而成环,颈部有孔。
目前,经考古挖掘,多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这类器型,它们表现的是一种人间未见的神化动物,民间也有不同的看法,我曾经说过这属于人物胚胎的阶段,有人把他解读为玉猪龙,反映了较大范围的动物崇拜。
在红山文化玉器中除“玦"形龙外,玉兽形玦是另外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器形。
玉兽形块的名称源于这种玉器独特的造型,它由一个类似于猪的头部和一条龙形的身子组合而成,肥厚的双耳高高耸起,在头部形成两个三角形,双眼圆睁,宽大的眼眶将双眼连成一个整体,嘴巴微微张开,嘴唇向外突起。
猪的头部肥大,耳翼比较明显,后面的身子弯曲成圆形,由于镂空的直径较小,所以显得龙身厚实丰满。
整个龙身除颈部的一个对钻的穿孔外,光素无雕,凸显出打磨的功力为现代所不及。
红山文化的玉鸟有大小两种,大者为鹰,小者为鸟,还有的称为“鹗”。
是鹰,是鸟,还是鹗,只不过是现代收藏者、研究者的自由命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红山文化的这种鸟类玉雕,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造型体,基本上作展翅飞翔的变形造型,两只眼并列放在顶端,汉代的玉蝉的双眼就是这个样子。
在正面展开的造型上,雕法有一些变化,如用宽阴线做纵向区隔,以表示出羽翼;或减地雕出头、翅的轮廓。
鸟头的面部、足爪等有较多的凹凸变化,背部雕琢得比较简朴。
一般的玉鸟背部都有一个对穿的象鼻孔,是用来穿绳悬挂的。
目前发现的玉鸟的形态大致有两种状态:
1、整体略厚,近似于方形,两翅的上端较平直,头部较小,在鸟翅的腹面侧带有凸起的弦纹。
2、身体短小,作展翅欲飞状,整体近似于长方形,腹面加工精致而背部简练。
这种玉鸟多称之为“鹰”,形态的构思源于古人仰望飞鹰所得的观察结果。
总体上来说,这两种玉鸟的腹部都比较厚,翅的边缘比较薄,有较明显的立体感。
用户评论
哇,我对红山文化一直很感兴趣,这篇博文介绍得真好!我最喜欢的是那个祭祀纹饰的摆件,一看就是精心制作,很有历史的积淀。真想亲眼看看这一个个精美绝伦的玉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玉器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啊,尤其是红山文化的玉器,其寓意和工艺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以后还有更多博文介绍各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玉器收藏知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博文介绍的玉器的价值就很高,但我个人对这种雕刻品不太感兴趣,更喜欢那些有灵性的藏传佛像或者古代茶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山文化的玉器真是太精美了!那些细致雕琢的人物纹饰和动物图案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满满的都是历史的厚重感。我要去好好学习一下红山文化,这绝对是我以后收藏目标之一!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博主写的挺全面的,从红山文化的背景到代表性的玉器都有介绍,对入门的人来说很有帮助。不过对于有经验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可能有些枯燥了点,希望能加入更多实用的收藏技巧和鉴别方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认识到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独特美和价值,我之前只知道大红山的那些玉石种类,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精雕细琢的作品。真的让人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博主对红山文化了解的很透彻,文章内容也非常详细,特别是对红山文化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我觉得这些信息对于理解玉器背后的故事很有帮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目前只是一位普通的玉器爱好者,但这篇文章让我对红山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复杂的纹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确令人赞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艺术品收藏不太了解,读完这篇文章后感觉红山文化的玉器非常独特,尤其是它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一个朋友专门研究这些古玉器,他的藏品里面就有几件来自红山文化的珍宝。他说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这些玉器承载的历史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种博文风格,感觉很专业且易懂,介绍各种古代玉器的种类和历史故事,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深刻一点。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文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收藏玉器也挺容易被骗的,需要谨慎对待,仔细辨别真伪。建议在购买之前咨询专业的鑑定师或者参考正规的古玩市场!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山文化的玉器的价值很高吗?感觉有些文章描述过于夸张,我觉得只是艺术品的一种而已,不用过度吹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些人可能对这种古玉器不太感兴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虽然不是收藏爱好者,但我对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很有兴趣。红山文化的玉器确实很精美,每一件都是一件历史的见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博文写的深入浅出,把红山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的玉器阐述得十分清晰。希望以后能出更多的文章介绍不同类型的玉器,这样对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也有更大帮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突然想起了自己在博物馆里看到过的一件红山文化玉器,那确实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啊!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历史文化的魅力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玉器确实是门学问,这篇博文让我对红山文化的玉器有了更深的理解。 希望有更多文章分享不同时代的玉器知识,这样我才能更好地欣赏这些文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欣赏这种对传统文化研究和推广的力量! 这篇文章介绍的红山文化玉器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博物馆里看看这些珍贵的文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