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考古界:红山文化玉器中发现神秘丝绸印痕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7 16:16:52

这件玉佩为双面工,一面略凸,纹饰立体感强;另一面平整。它长8.5厘米,宽3.4厘米,为贝加尔湖白玉制成,因受沁颜色发黑,整体沁色斑斓,包浆莹润,呈现早年出土后经传世熟旧状态。玉佩内外边缘皆呈现典型“红山刃边”,为红山玉器独有特征。宽阴刻线呈现 “瓦沟纹”,符合红山玉器打凹工艺。顶端穿孔也不圆钝,非常锋利,如佩戴极易割断栓系它的绳子,因此断定它虽为玉佩,却非佩戴之物,应该是为祭祀而制作的明器。

关于这件玉佩以及丝绸与红山文化,我分八个方面探讨。

一、玉佩纹饰寓意。根据学术界研究,红山文化处于母系社会或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所以红山文化才会出现女神庙、女神雕塑像、怀孕形象的人物动物雕塑像、女性生殖崇拜玉器等。红山文化有一种叫做双联壁的玉器,学术界根据双联壁形状,认为双联壁就是女性生殖崇拜玉器。

由于双联壁形状比较抽象,有学者认为双联壁寓意有待商榷。对于这件玉佩纹饰及寓意,我认为下部形状和细长孔表现女性生殖器官;上部两道斜宽阴刻线表现腹股沟;顶端小孔有别于一般穿孔,注意孔道有造型,因此这个孔既是穿孔,也表现肚脐。生殖器官、腹股沟、肚脐,这三处都是女性身体的隐私部位,只不过对于现在许多女性来说,肚脐已经不算隐私了。

二、红山文化是否存在纺织品。考古在红山文化遗址,发现很多陶纺轮和石纺轮,某遗址一次出土142件陶纺轮。民间也有大量陶纺轮和石纺轮收藏,图为我收藏的两件陶纺轮。

红陶那件我认为属于红山文化,灰白陶带太阳光芒纹那件,表面经过细磨和砑光,我还在研究它的所属年代。我发现有的红山玉壁刻有太阳光芒纹,这表明红山文化存在太阳崇拜(另文探讨)。

根据考古出土红山文化陶塑人像,有的戴帽子,有的衣服过膝,有的腰部系打结衣带,有的穿精美纹饰厚底鞋,有的穿短靴;巫人形象玉器,皆戴面具、戴奇异造型帽子;玉制的衣服纽扣;多见的骨针、骨锥;大量的陶纺轮和石纺轮等,推测红山先民已用纺织品取代兽皮做衣物。

三、纺织品印痕观测。在这件玉佩上面,有一处因侵蚀导致表面局部剥离脱落而形成的凹坑,坑内附着极少量褐色土,图红圈所示。

在一长约1.3毫米,宽约1毫米褐色更深的土斑块上发现布纹印痕,这一小块土斑比在三星堆发现丝绸印痕的那一小块土样(1.8×0.8毫米)还小,图红圈所示。

20倍放大镜下,布纹印痕清晰可见;40倍放大镜下,布纹经纬结构分明。并且能够辨认出是平纹织法,这种织法的纺织品是绢,因此确认它为纺织品印痕无疑。我把布纹纵向设为经线,横线设为纬线,查看经线约有7根,纬线约有9根,粗略测算线径为0.14毫米,比粗头发丝稍粗。其实在这一凹坑,还有几处布纹印痕残存,只是纹理模糊,我的放大镜倍数太低,观测不清。

四、纺织品印痕分析。根据考古研究,我国新石器时期纺织所用纱线为麻、丝、毛。或许有人问,棉怎么不提?棉花是外来品种,进入我国种植和加工年代很晚,直接排除。那么这块布纹究竟属于哪种材料纺织品印痕呢?

首先讨论它为毛织品印痕可能性。查资料,世界最早的毛纺织品出现在苏美尔文明,出现时间距今5000年前。考古揭示,毛纺织技术在距今4000年左右,传入我国西北地区,在距今3000年左右才传入我国东北地区。红山文化地处东北,距今6500——5000年,因此这块布纹为毛纺织品印痕可能性不大。如果它确实是毛织品印痕,它将改写中国毛纺织技术“西来说”,它将证明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毛纺织技术起源地,当然这也是重大发现。

其次讨论它为麻织品印痕可能性。我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麻纺织品,当时麻加工是简单剥离出纤维即用于纺线,纺出的麻线又粗又硬。以仰韶文化麻纺织品为例,考古发现距今5500年前元君庙遗址出土陶器附着的麻布印痕,线径为0.84毫米。有资料显示这一时期麻织品,最细线径为0.5毫米。

麻含胶质,只有经过脱胶处理,才能纺出又细又软的麻线。根据考古研究,我国麻沤渍脱胶技术,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晚期长江流域。前面介绍在这块芝麻粒大的土斑块上,印满又细又密的经线和纬线,线径约为0.14毫米,以红山文化可能出现的麻纺技术,纺不出如此细的麻线,因此这块布纹为麻纺织品印痕基本不可能。如它确实是麻织品印痕,以它的线径细度一定做过脱胶处理,它将改写中国麻脱胶技术起源地,并将这一技术发明时间提前近千年,这一发现当然也意义重大。

再其次讨论新石器时期发现丝织品及相关情况。考古发现我国新石器晚期多个文化遗址,都出土丝绸及相关文物。在距今6000——5500年西阴村遗址,出土半个蚕茧,它是人类早期利用蚕茧的物证。在距今5300年前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呈现出正在吐丝状。在该遗址附近(汪沟遗址、青台遗址)发现丝绸残存。以上都是黄河流域最早出现丝绸的例证。在距今4400——4200年钱山漾遗址,发现绸片等,这是长江流域最早出现丝绸的实证。

那么同样处于新石器时期辽河流域,会不会出现丝绸呢?红山文化文明程度不输于同时期任何文化,当然存在出现丝绸可能性。

五、红山文化可能出现丝绸。根据考古研究,红山先民宗教观念是“泛灵论”,即认为“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可奉为崇拜,也皆可用于通神。推测红山先民注意到蚕这种奇特生物,有卵、虫、蛹、蛾多种化身,并且能够多次死而复生(眠后醒),它还能够羽化飞天,具备沟通天地的能力。由于蚕拥有如此神奇的功力,红山人由此产生对蚕的崇拜,制作很多玉蚕,这在博物馆有展示,民间有收藏。有的玉蚕纹饰复杂,形象逼真,如在距今5300——5000年那斯台遗址出土的4件玉蚕,件件写实,雕工精致,现藏巴林右旗博物馆,图为其中之一。

有的玉蚕图案简化,纹饰简单,形象抽象。下图这件玉蚕,仅在顶部用三道阴线刻画出双眼,再无雕琢其它纹饰,非常简练。该玉蚕表面是“奶油沁”,从露出的玉质看,质地细腻致密,为透闪石玉,系极为罕见的米黄色玉,它的产地不明。由此可见,红山人这是用最好的玉料制作这件玉蚕。

有的玉蚕甚至只有大致形状和穿孔,没有纹饰,这类玉蚕北方古玩市场多见。

上图这些玉蚕,别看它们光素无纹,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体会,能够认识到红山先民心思缜密,构思巧妙,设计精准。这些玉蚕长短不一,红山人这是用长短表现蚕龄,它们大多为4.5——5.2厘米,符合现在五龄蚕(吐丝蚕)的长度范围,只是偏弱小。参考马王堆出土素纱襌衣考古研究结论,2000年前吐丝蚕比现在吐丝蚕弱小很多,推测5000年前吐丝蚕更弱小,应该就是如此长度。红山人用这种巧妙方式,表示这些玉雕蚕是吐丝蚕,这与仰韶文化牙雕蚕呈现吐丝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上古先民的智慧。

前面谈到红山人崇拜蚕,他们爱屋及乌,进而产生对蚕吐出丝崇拜,并且利用蚕丝纺织。古代称丝绸为帛,推测红山人把帛也视作通神的圣物,给予帛与玉最高的礼遇。

前面说到玉佩土斑块上面的印痕线径细如发丝,实际上蚕丝直径约为头发丝十分之一,一般以微米计。红山人为增加蚕丝强度和利于纺织,应该是把十几根蚕丝纺成较粗的丝线用于织物。实际上,蚕丝同样也含胶质,即使做过适当脱胶处理,蚕丝还会有一定粘性。在特定条件下,比如密闭的地下潮湿环境,会增加蚕丝粘性,导致丝织品更容易与土壤相结合,形成丝土凝结物,这就是这件玉佩上面土斑块残存丝绸印痕的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红山文化有丝绸存在可能性,结合玉佩残存纺织品印痕线径细度,推测最有可能是丝织品印痕残存。受个人条件限制,我能够做的观测、分析和研究极为有限,我想专业的事还是由专业人士来办。

六、祭祀“蚕神”始于红山文化。上图这些无纹饰玉蚕当年都曾经被火烧过,皆呈现整体“鸡骨白”和细碎炸裂纹,必定有其原因。查史书古籍,有古代祭祀“蚕神”的记载,最早在《山海经》有线索性记述,其后诸多历史文献记载更详细。这些玉蚕光素无纹,简化到极致,具有明器特征。根据民间现存大量的、经历过“燎祭”的红山玉蚕明器,推测祭祀“蚕神”发端于红山文化,并且这一时期祭祀活动非常频繁。红山人连年制作蚕形玉明器,献给主管蚕事的神,祈求保佑蚕多多繁殖,多多吐丝,以供多多纺织。单从红山人祭祀蚕神这一点看,红山文化时期应该有丝绸,不然无法解释。

上图这些“鸡骨白”玉蚕,从局部露出的玉质看是上好的贝加尔湖白玉。贝加尔湖玉是红山人祖先用玉,被红山人视为真玉,其它为就地取材而使用的替代玉,直到红山人寻找到同为透闪石的河磨玉。在红山诸文化中哈民文化,就排斥其它玉料,坚持使用贝加尔湖玉制作玉器。红山人从遥远的贝加尔湖地区开采、运输玉料,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甚至要付出生命代价。在金属没有出现的新石器时期,把比钢铁还要坚硬的玉料切割加工成玉蚕以供祭祀,其艰难也是超乎寻常。红山人使用珍贵的贝加尔湖白玉,制作献祭所用的玉蚕明器,由此可见红山人祭祀蚕神有多虔诚。

根据史书记载,黄帝之妻元妃——嫘祖,被奉为蚕神祭拜,此俗至今在有些地方延续不绝。种种迹象表明,黄帝与红山文化密切相关,许多学者都注意到这一点,我也发现相关重要证据(另外探讨)。

七、玉佩留有丝绸印痕原因。很简单,就是祭祀原因。前面说到这件玉佩是为祭祀而制作的明器,红山人当年祭祀时是用丝绸包裹着这件玉佩,玉佩和包裹它的丝绸——帛,都是此次献祭的祭品,这是红山人对祭品组合的精心挑选。前面讨论了红山人认为玉与帛皆有灵性,皆可用于通神。玉异常坚硬,帛极其柔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献祭,会让祭品刚柔并济,丰富多样,神灵会更喜欢,由此给予献祭部落或族群更多关照。

上古时期玉与帛都是贵重物品,都具有通神的灵性,因此推断古代玉与帛,在很长时期具有相同的宗教属性。我们熟知的“化干戈为玉帛”、“执玉帛者万国”等句,都把玉与帛相提并论,这说明玉与帛具有某种紧密关联性。历史进入高古时期,帛仍然是珍贵物品,西汉时视帛与金同等贵重。

至于以这件“红山文化女祖玉佩”为祭品的此次祭祀目的,也不难推断。这件玉佩体现的是女性生殖崇拜,那么此次祭祀目的就是祈求神灵保佑红山女人多生孩子,族群人丁兴旺,部落壮大强盛。

当历史进入青铜时代,祭品组合除了玉与帛,又增加青铜礼器,比如三星堆祭祀坑和新干大洋洲祭祀坑,出土青铜器都发现有丝绸附着,坑内也都发现有玉器。

八、玉佩与丝绸没有毁坏原因。古人在祭祀时为表示虔诚,需要向神灵献祭,通过对所献祭品进行“砸、烧、埋”的方式,把祭品从人间送达天界,民间祭奠旧俗烧纸钱等也是同样道理。“砸”是“毁器祭”,而“烧”是“燎祭”。红山文化存在“毁器祭”,并且还很特别,我在《红山文化“毁器祭”独特之处》一文有探讨。红山人在举行“毁器祭”时,要将砸断祭品的一部分,而且是主要部分埋入地下献给神灵,另一部分则带回部落留作献祭的证明。用玉猪龙、陶猪龙、玉C形龙做祭品,砸断后要献上龙头部分,虽然祭品残缺不全,神灵一看就知道祭品是什么。

至于用玉璧或玉环做祭品,上面有刻画符号的,砸断后要献上有刻画符号部分。玉璧或玉环砸断后无论献上哪一段,神灵都能够辨认清楚。下图这件经历过“砸”和“烧”的红山文化残玉环,刻有“卜”字。

但是这件生殖崇拜玉佩形状和纹饰特别,当年红山人献祭时顾虑到,把它砸断后无论献上哪一半,神灵收到后可能懵圈,红山人献的这是什么东西?这必然会影响到神灵对祭品的认知和祈求的理解,所以红山人只能将这件生殖崇拜玉佩完整地“埋”入地下献祭。

红山文化还存在“燎祭”。这件玉佩为什么没有被“烧”,与玉佩包裹着丝绸有关。根据考古研究,红山文化时期已经创造出刻画符号,也称之为“原始文字”。我研究3件带有刻画符号的残玉璧、玉环(见我有关文章),我认为它们都是“毁器祭”产物,上面的“玉刻文”是“祭语”,受这3件玉璧、玉环体量太小、以及玉石坚硬难以刻画等局限,红山人把他们祭祀的祈求,浓缩成一个字或几个字(其中玉环另面残留笔画)刻在玉璧、玉环上,形成“祭语”告知神灵。我发现红山文化有“玉刻文”,考古发现红山文化有“陶刻文”,结合其它文化考古和甲骨文考古相关情况,推断红山文化各种载体上面还应该有“朱书文”和“墨书文”,只是有些载体是有机质,禁不住岁月摧残。

这件玉佩上面没有刻字,推测红山人将“祭语”书写在包裹它的丝绸上面了。丝绸包裹物展开面积比玉佩要大很多,并且易于书写,它上面不会是单字或寥寥几字的“祭语”, 很可能书写着许多祭祀文字,由此形成“祭文”。有“祭文”的丝绸是“帛书”,如帛上有图案,那就是“帛画”了。若此次祭祀举行“燎祭”,玉佩用丝绸包裹,丝绸上面书写着“祭语”、“帛书”,或绘制着“帛画”,它们会随同丝绸一起被“烧”毁,这就失去书写“祭语”、“帛书”,绘制“帛画”,告知神灵的意义。

所以此次祭祀献给神灵的玉佩不能“砸”,同样道理,玉佩及包裹它的丝绸不能“烧”,只需“埋”就可以了,“埋”也是将祭品送达天界的一种方式,不必非得“砸”和“烧”。 可惜丝绸是有机物,在数千年漫长的土埋岁月里早已降解。幸运的是它竟然在玉器的土斑块上留下残存,使得它今天能够惊世现身,这是它的幸事,更是我们的惊喜。

我国已有成熟的纺织品检测技术,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纺织品的形貌和结构,特殊仪器可以检测纺织品成分。最新技术竟然能够在土中检测出,目不可视的丝织品残存丝素蛋白信号。如确定它属于丝绸,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分析此丝绸是桑蚕丝还是柞蚕丝,因为这关系到新石器时期东北地区是否进入农桑文明。有资料表明,古代东北有桑树生长分布。我在网上查到有关我国史前桑蚕地域分布资料,涵盖东北的辽西等区域。今天,辽宁乃至吉林皆有蚕丝业包括桑蚕产业。特别需要指出,根据气象学家考证,5000年前红山文化区域比现在温暖很多,那时期红山文化区域气温相当于现在山东,完全适合桑树和桑蚕生长。

新石器时期黄河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流域邻近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与辽河流域文明应该存在相互影响和交融。在这件玉佩上面发现的纺织品残存印痕,如确定属于丝织品,这表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为我国丝绸起源地,古老的“丝绸之路”又发现新起点!

三星堆祭祀坑处于青铜时代,距今3000来年,发现丝绸残留物,公认是举世瞩目重大发现。红山文化处于新石器时期,距今5000多年,发现丝绸残留物重要意义可想而知。2022年,国家开展“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 中华文明多源一体,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中国当然也要揭开东北地区古老文明的秘密。在玉器上面发现纺织品残存印痕,并且最有可能是丝织品残存印痕,这是红山社会文明化的重要实物证据,当然也是红山文化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红山文化同样闪耀着璀璨“星光”。

用户评论

坠入深海i

这是个惊人的发现!我一直对中国的古代文明充满 fascination,这个丝绸印痕让我想起那些古老织物的纹理和色彩,真是让人无比着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兰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精美的玉器上留下了织物的痕迹,那是多年前人们的工作成果啊。这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和丝绸制作水平都非常高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这个发现真是太棒了!我觉得未来可以继续研究这些丝绸印痕,或许能够解开更多关于红山文化的秘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我之前看过一些红山玉器,感觉都是比较单调的纹路。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丝绸的痕迹,这让我对红山文化更加感兴趣。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考古发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我一直觉得这种古老文明的研究很有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和人类自身的起源。这次发现真是给我带来了新的启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歇火

虽然这个发现很有价值,但我更想学习的是相关的文物修复技术,希望有一天能够为古代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あ浅浅の嘚僾

这丝绸印痕会不会是人为后期留下的痕迹呢?还需要更加详细的分析才能确定。毕竟考古研究有很多争议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红山玉器确实很美观,但我觉得这个丝绸印痕也许只是小小的意外,而不是刻意留下来的东西。中国古代的人们并没有重视这种小细节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梅西

真是太兴奋了!这次发现让我更加了解了古今文明的交汇。希望他们能继续深入研究红山文化,揭示更多奥秘。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夜晟洛

红山玉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个新的发现进一步彰显了其价值。中国古代的文明和智慧确实令人叹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我对考古学一直很感兴趣。这个丝绸印痕让人联想起许多关于古人的故事,真是奇妙!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人士

我很期待看到更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希望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发现更好地理解红山文化的兴衰以及与周边文明的关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染陌人

我个人认为这次发现很有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古代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交流情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灼痛

我觉得这个新闻有点耸动,把丝绸印痕说成重大发现是不是有些夸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我倒是觉得玉器更美观一些,这种丝绸印痕看起来像不小心沾染的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_心抽搐到严重畸形っ°

这应该是中国古代丝绸技艺的佐证吧! 希望能够用更多先进手段去研究这些文物,挖掘出更多的历史秘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妓就计

这个发现让我更加想去博物馆看看那些红山玉器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考古工作真的很不容易,需要细心、耐心和专业知识。这次发现让人看到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成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剑已封鞘

我觉得红山文化很丰富多彩,未来应该投入更多资源来进行研究,揭示更多的历史真相。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尘埃落定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类似的研究,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文明的奥秘,为保护文物工作贡献力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