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沈华:揭秘良渚文化玉器鉴定技巧,深度解析玉文化知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沈华:揭秘良渚文化玉器鉴定技巧,深度解析玉文化知识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介绍了各种纹饰的特点和形制之后,我们针对良渚文化玉器的收藏做一个小结。
相信大家可能看完以后会有一个恍然大悟的感觉,在视频的讲座课程中,我介绍了良渚文化玉器的馆藏文物特点,可能很多人看不懂,其实学习收藏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真品的特征是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去博物馆,也不喜欢看文章,只希望你在视频中告诉他几个点,由此去捡漏和鉴定,这样根本不符合真正的收藏知识架构的建立,换句话说,你能掌握的那几点常识,造假的人物可能比你更明白。
所以我一直说,收藏就是需要吸收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历史知识,只要是订阅了我的课程,再看目前的文章,可能两者结合就会明白很多鉴定的道理,如果不明白道理,只想凭借一招两式的技能去鉴宝,一般都是给造假者在买单。
上图就是2021年3月28日,在香港拍卖成交了一件良渚时期的三层玉琮,最后以2800万港元成交,加上佣金超过三千万的高价,引起很多人对这类高古玉器的关注和收藏热,但是关于良渚真假的鉴定方法和各种争议,也是各有发表;我的玉文化学习视频讲座发表以后,很多藏友支持,觉得应该给与这些支持者一些实际回报,特结合视频课程整理文字。
良渚文化玉器的存在时间也超过千年以上,我们的认知只是冰山一角,而学习玉器鉴定,最基本也是最先需要了解的就是材料,新石器时期以后,在商代以前,各地区的文化用玉都是以地方材质为主,但是根据材料构成的角度分析,良渚文化用玉主要有两种:一是阳起石,二是透闪石。
这种带有阳起石和透闪石的成分材质大多数是周边区域所产,不要觉得一说阳起石和透闪石就是新疆和田的,网络上还有一个所谓的“砖家”说红山文化是“和田玉”的笑话,其实就是把阳起石和透闪石的概念与新疆和田玉的概念弄混淆了,一种是成分,一种是产地,不要混为一谈。
良渚文化的材料都是产自于长江下游流域的地方材质,中间虽然含有大量的透闪石和阳起石的结构,但是由于缺少新疆和田那种及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这类材料的质地相对分杂,软硬不均,特别是这个阶段的玉器中很多都夹杂有各种颜色的玉筋、杂条和色斑,这是良渚文化玉器的材质特征之一,可以作为鉴定材质的一个重要依据。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良渚文化玉器主要以出土为主,即使是传世品也属于早期的出土物件,而出土的玉器受其特殊的环境影响,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干燥的土壤结构侵蚀不同,良渚玉器的玉器位置处于水土较为湿润的江南亚热带环境,水土中的各种成分更为复杂,出土的玉器几乎都是受沁较为严重的,从外观上看,我们最常见的有三种沁色,即鸡骨白、水沁及血沁。
1、鸡骨白:所谓的鸡骨白就是因为其外观与煮熟的鸡骨颜色相近而得名,鸡骨白是良渚玉器的典型沁色,这其中其实也有分类,以类似于象牙的白色为最好;闪黄者次之;而还有很多类似于米白、米黄以及土褐等色渐次不第。
形成鸡骨白的原因以前专门写过文章介绍,这里不重复,目前造假者早已攻克仿制的环节,如果大家在收藏具有鸡骨白沁色的出土玉器时,有两个重要的点需要提醒大家:
第一就是如果有条件,可以收藏到良渚文化玉器时,尽量收藏那种表面钙化成鸡骨白,而表皮下,用灯光打射,玉质依旧晶莹透光的玉器,这种程度的鸡骨白玉器,如果放在那里不盘玩可保持原有的生坑形态,但是如果你想盘玩把摸,很容易恢复玉质的特点,就会变成熟坑温润的外观,人见人爱的藏品;
第二就是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那些凡是已经深度钙化了的玉器,如果仅是摆放观摩,可能更适合博物馆,不适合文物流通,但是一旦盘玩出来,也就容易被市场追捧,所以真正的良渚文化玉器,我们一般会根据大小和外观状态,选择那种适合盘玩的,不能盘玩的品种交流的空间相对较少,收藏价值较低。
2、水沁:水沁也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常见的沁色,呈白色散点喷雾状,要注意的是,这种雾状疏散聚密的自然状态关系。
3、血沁:所谓的血沁只不过是一种褐红色的沁色,属于铁离子的一种侵染,有时会附着在鸡骨白之上,这样从外观上看,白中带有一丝红色,属于很理想的沁色组合。
以色泽浓艳者为佳品,色淡或不纯者次之。
总的来说,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沁色有着自身独特的收藏把玩价值,而且告诉大家一个细节,“灯下不看玉”,如果想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品赏玉器的沁色,最好在充足的阳光下进行,可以收到百看百幻的最佳视觉效果,灯下是看不出来的,还会被灯光影响真正的色泽效果。
良渚文化玉器的仿制历史很早就有开始,目前查到记载大约始从宋代,直至今日,市场仿造良渚文化玉器的行为就从未间断。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高古玉收藏交易出现高潮,良渚玉器的各种高低仿品,赝品更是甚嚣尘上。
仿制的良渚文化玉器再多,只要您对这个阶段的文化熟悉并了解,看到器物以后,那种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细节同真正的艺术珍宝还是有许多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仿制良渚文化玉器的材质差异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良渚文化时期用玉基本上是就地取材,质地杂芜,这是因为当时的文化背景,但很少使用和田玉或岫岩玉,因为距离太遥远。可是在市场和拍卖会却能见到用和田或岫岩玉仿制的良渚文化玉琮,这是不是我们的判断有差异?
其实这样的物品虽然不属于良渚时期制造的,但是也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只不过价格需要按照后来的仿制品价格来谈了,这些大多是宋代或清代的仿古玉器,他们的差异就是则多用和田玉,例如下图这件就是清代仿制的玉琮,从材料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所以,看到材料如果不是当地的材料,也不用一概弃之。如果能看到使用新疆和田玉材质雕制的良渚文化玉器,只要制作精细,这种也有一些收藏价值;
但是目前市场近年的仿制品则大多使用岫岩玉或南阳玉,甚至还有用青田石为材料的。可能只是从材料价格的角度考虑的,很多玉器制作完毕都要经过酸咬和腐蚀侵泡,甚至火烤土埋,才能仿制出鸡骨白的外观,所以造假者愿意从成本低廉的角度选择仿制石材,但是会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这些玉质的硬度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不同,用手工雕琢出的线条与机器加工出来的观感完全不同,只要看过真品,就会有所感觉。
2、仿制良渚文化玉器的沁色作假
良渚时期文化玉器的赝品种类很多,但是因为上面介绍的成本原因,材料以次充好,为了混淆用户,仿制品大多外观仿鸡骨白沁,不管其工艺方法又出现什么创新,用什么方法制作,其沁色都属于短期快速形成的,十分死板,缺少循序渐进的变化是最突出的特点。
在拍卖市场的交易中,有些熟坑的良渚文化玉器,情况也比较复杂,仔细分析以后,大约有三种玉器组成:一是真正良渚文化玉器,早期出土后被藏家把玩的熟坑;二是宋元时期的旧仿品被盘熟;三是属于现在的赝品被加工成熟坑的藏品。
这三种藏品,前面的两种可以收藏,但是第三种则是属于直接被剔除的对象,千万不要浪费金钱,但是必须承认,这种仿制品容易成交的现象很普遍,其实际的欺骗性甚至大于一些生坑物品。
所以,建议收藏爱好者在遇到熟坑物品时,不要冲动,一定要慎重,最好多询问和参考再做定夺。
3、良渚时期文化玉器的纹饰仿制
从良渚时期的玉器纹饰上看,一般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第一就是极为常见的神人兽面纹,这种良渚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纹饰,对普通收藏爱好者的诱惑极大,又似曾相识,所以容易丧失警惕;
第二就是生僻的纹饰或冷僻的器形,无典可查。
这种纹饰、器形对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也同样会产生强大的诱惑,在“物以稀为贵”的收藏原则诱导下,会慷慨解囊,资助赝品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这类人在收藏圈所占的比例很大,拿出来的东西“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会被人嗤笑。
除此之外,同时要注意的是老料新工的欺骗。
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中,带有纹饰的玉器不多,从考古的实物挖掘数量中可以看出,占大多数比例的是素器,为了牟取暴利,不少人将原始出土的良渚素器加雕工后高价售出,这种半真半伪的玉器,极易混淆普通收藏爱好者的鉴定视线,所以,对待此类物品要客观,要综合而全面地判断玉器的真伪。
另外,造假者往往根据已经发表在图录上的器形与纹饰进行仿制,这样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下面这件良渚的纹饰玉器,就是按照出土器仿制而成,但是雕工明显地看出现代工具的制作痕迹,例如眼睛是用钻管加工出来的,很规整;鼻翼使用的是战国以后的“撤法”;上面的线纹打磨得过于圆滑,而真正良渚兽面很有立体感,整体沁色不自然,人为痕迹明显;从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到因造假者在器物学方面的不成熟,而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鉴定依据。
4、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雕工仿制
良渚时期的玉器雕工,实物看多了就会有直接的感受,真品特征比较鲜明,就是前面这几篇文章和视频课程内容中我所介绍的工艺特点,简单总结出来就是几点:浅、软、圆、细,这种效果我们不能以“好”与“不好”来判定,只能以此作为鉴定的标准。
一般现代仿品和赝品都达不到真品的这种感觉,原因不外乎两点:
第一就是材料的硬度不同,比如和田玉硬度高,岫岩玉质脆,完全做不到那种细而软的效果;青田石虽然软度符合,但是现在仿制,有谁会用手工琢制?还有哪一个工匠具备古人的腕力和娴熟的技艺?这种差距,多看真品就能有直接感受。
第二个原因就是工具的不同,这点在以前的文章和视频中都做过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头条文章,查阅参考,这里不再重复。
用户评论
一直很喜欢玉石文化,这篇博文太棒了!沈华老师的分析非常详细,尤其是对良渚文化的解释让我受益匪浅。原来玉器在那些年代里不仅是装饰品,更是重要的祭祀工具和身份象征,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玉器的人都应该看这篇文章啊!沈华老师分享的鉴定经验非常实用,很多小细节以前都没注意到,比如看纹路、材质等等,看完以后感觉自己对玉器的了解又提升了许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学文物鉴定的,这篇博文让我眼前一亮!对于良渚文化玉器的鉴定,沈华老师讲得很有意思,很多技巧确实很有用,这篇文章能帮助很多入门级的收藏者少走弯路。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标题我就很期待了,一直想了解良渚文化玉器。读完后感觉收获满满,沈华老师的讲解非常清晰易懂,图片也很直观,第一次感受到玉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也收藏了一些玉器,但一直不太敢去鉴定。看了这篇博文后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下沈华老师分享的技巧,这样才能真切地了解自己收集的东西!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很多人都说这位沈华老师经验丰富,但我看完了这个介绍才明白为什么会被大家这么认可!他讲解的方式非常透彻,将专业的知识点娓娓道来,让我一个普通人也能理解良渚文化玉器鉴定的一些关键之处。赞!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受益匪浅!沈华老师的文章太棒了,我之前想学玉器鉴定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现在看到这篇博文真是激动不已!文章简洁易懂却又很全面,感谢您分享您的宝贵经验!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关于良渚文化的介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良渚文化感兴趣很久了,只是一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了解。幸好看见了沈华老师的文章,他将玉器鉴定知识点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让我这个初学者能够更容易理解。文章配图很精美,看着图片也能感受到玉器的价值和艺术魅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感觉良渚文化玉器更像是一种艺术品,而不是单纯的文物或者收藏品。沈华老师的文章让我看到了玉器的独特美感和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真是非常令人感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文章讲解得很好,但我还是觉得一些专业术语比较难理解,希望沈华老师以后能更详细地解释这些术语,这样对我们小白来说更加容易把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的来说这篇博文做得不错,把良渚文化玉器的鉴定经验分享得很清晰,但对于新手来说,还是希望能提供更多实用的操作指南,比如如何辨别真假、如何选择合适的玉器等等。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沈华老师写的文章很有深度,对良渚文化玉器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尤其是一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人文价值让我印象深刻。但我个人觉得,文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元素,比如提问或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读者兴趣并参与讨论。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很丰富,但对于我来说篇幅有点长了。希望沈华老师以后能将文章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博文更适合收藏经验丰富的人阅读,因为有些知识点对新手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理解。也许可以考虑写一些针对新手的入门指南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