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民国时期藏家高价购得伪官窑瓷器,愤然砸碎,今成众人眼中的宝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民国时期藏家高价购得伪官窑瓷器,愤然砸碎,今成众人眼中的宝贝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清末民初,出现了不少明清官窑瓷器仿品,以北京“德泰”和天津“同泰祥”仿制的最多,至今仍在海内外文物市场上,时时以真品面目现身。实际上他们两家出来的赝品,如今看来已经可以说是精品、真品了。
早年清宫内有宫廷造办处,官窑位于景德镇,紫禁城内也可以烧制瓷器,由皇帝亲自参与监督和设计。民国年间,北京前门大街“德泰”细瓷店副总经理刘勉之,从北京古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前身)取出官窑瓷器样品,到景德镇仿制,每样只仿两三件,烧造了不少足以乱真的明清官窑瓷器——比如,康熙官窑“青花群猴嬉戏图凤尾瓶”,到天津卖给了一名北洋督军;康熙官窑“五彩鹦哥”,由北京古董商岳彬订制,后销往美国、日本、法国。
住在天津租界地的末代皇帝溥仪,庆亲王载振,军机大臣那桐,大总统曹锟、黎元洪,下野军阀王占元、孙传芳、吴俊升、汤玉麟等人,都买过“同泰祥”的仿官窑瓷器。这些人有的是知假买假,以假官窑作装点,也有的实属上当受骗。
溥仪的皇帝行在,专门到“同泰祥”订制了不少瓷器,包括“水燉”和白瓷祭器,书写“宣统年制”款识。水燉下是一个盘子,上部有屉,屉和盘都是双层空心,注入热水后,能保持菜肴温度。溥仪身边的下人,也买了不少“同泰祥”的窑器,调换溥仪从宫里带来的真东西。
天津英租界住着一位清廷内务府总管文索的后代,人称“曾二爷”,他家的院子、厅堂、书房、居室里面,到处摆放着官窑瓷器,每十天更换一次,头十天摆康熙官窑,后十天换雍正官窑粉彩,更换一年也不会重样,简直就是“官窑瓷器展”。曾家的邻居,有一位汤先生,买了很多“同泰祥”的瓷器,用大排子车往家里运送,整整送了三天,也是为了和“曾二爷”斗富。
有一位收藏家叫沈吉甫,是浙江宁波人,俄国道胜银行买办,后来自己在北京创办懋业银行。沈吉甫酷爱鉴赏、收藏历代文物,对青铜器、陶瓷、古玉都有研究,收藏历代古瓷一千多件,青铜器、陶器、玉器几百件。
30年代初,年近古稀的沈吉甫卖掉房产、古玩、紫檀家具,到天津英租界买了栋小楼,来天津养老。有一天他家仆人拿来一个黄包袱,包里是一个锦匣,匣里是一件乾隆珐琅彩瓶。沈吉甫一看,包袱是杏黄色带玉别子,锦匣上写着名签编号,恰恰都是宫里的标志,再看彩瓶,胎质洁白,薄如蛋壳,花鸟图画瑰丽精美,瓶高不到八寸,非常精致,断定这件瓷器出自始终秘藏宫苑的“古月轩”。仆人说,他老家有个当兵的兄弟,带来十几件这种瓷器。沈吉甫让他都拿来看看。过了些日子,仆人把瓷器都带了过来,沈吉甫越看越高兴,以10万大洋价格全都买下。
随后,沈吉甫邀北京琉璃厂的两位老朋友,来天津观赏古月轩名瓷。那二位看过后面带尴尬,却没表态,沈吉甫一看二位的表情,心里有些明白了。送走朋友后,他取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终于发现自己上当。买了三十多年古玩,从没买过打眼货的沈吉甫栽在了天津。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同泰祥在景德镇仿制的。沈吉甫盛怒之下,把这些瓷器砸得粉碎。
“同泰祥”仿制的官窑瓷器,最能乱真的是仿雍正、乾隆的一道釉瓷器,最精美的是仿乾隆官窑珐琅彩和粉彩瓷器,还有黄地青花宫廷用器。他家仿制的永乐甜白釉高足杯,30年代末出现在北京琉璃厂,被北京大古董商岳彬鉴定为真品,卖给了上海收藏家梁培,梁培一直珍藏,50年代带往香港。
“同泰祥”的精品中还有一对仿乾隆官窑海水红月双耳背壶,绘画精致艳丽,胎质白腻莹润,后由北京“鉴古斋”卖给了日本山中商会经理高田,高田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运回日本东京。
1940年,李春生雇了十几艘大木船,将同泰祥在景德镇积存的上万件仿制官窑瓷器,从九江口运往天津,此时正值抗战,船行至钱塘江时被日本海军扣押。李春生与日本人交涉了两年也没有结果,据说瓷器都被运到了日本。
50年代初,天津“同泰祥”拍卖全部货底,除了仿制品,也有不少真品,据说当时是论堆儿卖的。当时北京有一位叫刘永清的仿古瓷高手,师承景德镇仿古瓷大师詹兴祥,低价从“同泰祥”买了一堆瓷器,其中有一些仿制品连他都无法辨认真假。有一对仿乾隆官窑茶叶末古铜彩的花觚,实在看不出是仿的,刘永清说:“我要不上手,还以为真是乾隆官窑呢。”
这故事真是精彩!感觉那个藏家的眼光真是一流的,居然能看出那可是假的官窑瓷器,而且有足够的勇气去砸碎它。 估计当时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收藏品标准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民国时期确实有很多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那些藏家们真豪爽,不怕花冤枉钱。我现在看这“宝贝”还真的有些稀奇古怪的感觉,也许是历史的角度使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可惜啊!如果它当时能被好好保存下来,现在想想这可是一个文物价值连城的宝贝了吧! 砸碎了就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个遗憾。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对于收藏品,不仅要看表面价值,更重要的是对它的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只能说那个藏家真的太有经验了,从一个角度来说他也保护了自己收藏品的纯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砸碎伪劣瓷器反而更干净利落啊!那些假冒的玩意儿有什么价值呢? 这样的行为也体现了一些民国时期藏家的傲气和追求完美的心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我能穿越到民国时期,一定也想成为一名收藏家,体验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生活! 但是也明白,像这位藏家一样高瞻远瞩,眼光独到的确不容易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这东西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宝贝,但当时却被砸碎的场景想想就让人感叹啊!历史总是充满了这样的讽刺和意外。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好奇,那个藏家在看到这个瓷器是伪造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后悔吗? 他可能当时是真觉得它不是真正的官窑瓷器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讲得确实有趣! 也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民国时期那些收藏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那时候的人们好像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执着和追求完美,而今天我们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个奇妙的事件啊!从当时的“怒火”到现在的珍备,这瓷器的故事折射出社会和审美的变化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藏家做得很好,他不像现在的一些人为了利益去收藏赝品,他维护着市场的纯度,这份坚持值得我们學習!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一直对民国时期那些藏家们的故事很感兴趣,他们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历史人物一样。 这类博文可以让我更加了解那段历史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当时的藏家应该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的,他砸碎瓷器并非是对“宝贝”的不尊重,而是对自己收藏品的一种维护! 现在的价值认可也代表了后世对当时藏家的欣赏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感觉这件瓷器就像穿越一样,经历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从被判定为赝品到成为众人眼中的宝贝,它一定见证了很多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风貌变化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民国时期的藏家们真的很重视收藏品质啊! 不像现在很多人只看价格和稀缺度,他们更注重品的真伪和精神价值。 这也是我觉得很多现在的收藏品市场越来越混乱的原因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说明一个道理,时代的发展会带给我们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什么东西才“宝贝”,取决于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沿革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很吸引人啊!但我觉得这位藏家可能也太直接了,如今科技发达,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鉴别真伪,也不需要像他那样急于出手砸碎,留下一些更详细的记录,也许更有研究价值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挺认同这位藏家当时的行为的,因为在那个年代,收藏品不仅仅是物自体本身的价值,更代表着一种文化身份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维护品质和标准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哇,这故事也太夸张了!十万大洋就买一块假的官窑...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简直是“心碎”的故事啊,收藏家真的太惨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人能认出真假官窑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收藏家有点惨,花了这么多钱买的不是一件珍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故事告诉我们,要买古董一定要做好功课!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万大洋也买不上真东西啊!太让人心痛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我买了假的官窑,估计我也会气的把它砸碎!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这种故事还是挺火的啊,很多人都想听一听。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假的很难判断吧!现在古董市场真是越来越复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藏家故事太让人唏嘘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真是一笔“失败的投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文物真的很难辨别真假,需要专业的眼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收藏真的要谨慎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这个假的官窑也成了一种特殊的存在了。有趣的现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是能把假官窑改造成其他的艺术品,也能体现文化价值。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让人感叹古董市场的水很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砸碎也不一定是错的,这件假官窑本来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藏家的故事让我变得更加了解古董市场的复杂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但也反映了收藏品背后的文化价值.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