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是解读中国文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钥匙陶器发展史

来源: 小编
发布时间:2024-06-06 06:11:28

本文约4500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大一统思想在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是如何产生、发展、强化的?各民族如何团结融合、多元一体?如何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优秀特质?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8月1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展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向观众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悠久历史画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容器的地区之一,在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中华先民创造的文化体系中均有陶器的踪迹,陶器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在本次展览中,陶器作为重要的文物类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化格局。

01

最早的陶器——千百年来培育的独特产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世界上有六个早期陶器发明中心——中国南方、中国北方、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西亚和北非,中国占据两个。经碳14测年和交叉测年,我国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2万-1.9万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陶器容器制品。 我国南方其他发现早期陶器的地点还有: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1.8万年)、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距今1.2万年)、桂林庙岩遗址(距今1.5万年)、临桂大堰遗址(距今1.5万~1.2万年)、浙江蒲江上山遗址(距今1万年)等。我国北方发现早期陶器的地点还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阳原余家沟、尚义四台、北京门头沟东胡林、怀柔转念、河南新密李家沟、许昌灵井、山东懿源边边洞、临淄赵家须窑、吉林大安后套木嘎、白城市双塔等。 这些遗址出土的早期陶器也可追溯到13,000至10,000年前。

总体来看,我国早期陶器的出现和初步发展时间大约在距今2万至9千年之间,处于更新世向全新世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正值末次大冰期结束、后冰期开始,气候以干燥寒冷向温暖湿润频繁转变为主要特征。在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中,人类必须寻找更高的途径获取能量和食物供应才能生存下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同地区的先民利用粘土遇水可塑、遇火可固的特性,有意识地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陶器就应运而生。陶器作为火、土、水结合的产物,耐火但不溶于水,为食物烹制提供了空间和热传导。陶器发明后,掀起了一场熟食革命,不仅帮助先民将生食改良为熟食,而且通过熟食进一步改变了人体的饮食结构,对人类的身体生长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南方,螺蛳、蛤蜊等水产资源也可以用陶器烹制,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供给和营养。

可以说,早期陶器的诞生,是我们的祖先适应生存环境的产物,也是资源利用、技术探索、文化传承下的一次创举。陶器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塑造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卡若文化双胎陶罐,西藏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蝾螈纹陶瓶残片。(《民族画报》记者葛颖摄)

02

彩绘陶器和蛋壳陶器:史前陶器的巅峰

陶器在中国诞生之后,逐渐融入中国祖先的生活,成为我们了解和探索史前人类生活、文化和历史进程的主要遗物。

随着历史的进步,陶器的种类日趋多样,应用也愈加广泛。陶器不仅成为史前时期重要的日常用具,也是礼仪用具,并被我们的先民创造性地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其中,表面绘有各种花纹和绘画的彩陶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距今约9000年前后,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出现在上山文化中期,纹饰以乳白色点纹和红色条纹两种为主。彩陶的出现表明史前人类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陶器进行装饰,并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念,这是赋予日常用具艺术品质的重要体现。

距今约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各种彩陶在中原地区盛行,创造了史前艺术浪潮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彩陶的花纹丰富多彩、图案精美、色彩和谐、线条流畅,充分展现了史前先民赋予艺术生命的创造力,因此仰韶文化又称为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各种彩陶纹饰主要体现了先民对生活的描述和凝练,既有简单的几何纹饰,也有象形纹饰,其中以鱼纹最为典型。彩陶纹饰从写实到写意,从具象到抽象,逐渐演变为规范的几何图形,这也体现了先民在具象艺术上的观念创造能力。

在其后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时期,彩陶的纹饰呈现出新的面貌。一方面纹饰内容更加丰富,各种对称重复的纹饰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几何纹饰,如由各种直线、曲线、圆弧组成各种基本几何形,继而连接成圆弧三角、钩叶、垂弧等连续纹饰。另一方面,彩陶的分布范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不仅在豫西、晋南、关中以及甘青一带形成了较为相似的典型仰韶彩陶风格,而且对江汉地区、长江下游、海岱地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彩陶文化一度覆盖了半个中国,成为中华文明早期的重要元素,彰显了中华民族早期的艺术成就。

庙底沟时期以后,彩陶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在不同地区形成了更加多样、更具创意的彩陶风格,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马家窑文化彩陶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尤为富有创意和创新。马家窑文化继承了仰韶文化彩陶风格,并发展出新的特点,包括线纹中的动物形象、抽象的对称几何纹饰等。总体来看,马家窑文化彩陶图案密集,装饰精美,构图复杂,色彩旋绕变化,是史前彩陶艺术的一个高峰。

从源于生活的象形纹饰到抽象的几何纹饰,再到体现宇宙观、世界观的太阳纹饰,彩陶纹饰逐渐图案化、规范化、抽象化,不仅反映了史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先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创造力。随着时代的演变,制陶技术也不断提高,逐渐成熟,从直接塑形、泥片粘贴、泥条卷绕到制模轮。

新石器时代末期,制陶技术达到了顶峰——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陶。蛋壳陶制作精巧,造型独特,表面乌黑发亮,陶胎薄如蛋壳。通过现代工艺复刻程序可知,蛋壳陶在制作之初采用经过多次水洗、除杂、沉淀的细粘土,用快速轮抛法分段烧成,再粘结成型。烧成前需预热窑体,防止薄胎因受热不均而破碎。蛋壳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陶胎极薄,最薄处可达0.2毫米,这是现代手工艺难以达到的水平。蛋壳陶因为胎体极薄,对制作工艺的要求极高。 例如,在拉坯成型时,不仅需要高速旋转的砂轮,而且必须极其稳定,否则难以直立,这就要求制陶者的操作必须熟练、细致。蛋壳陶的成品率低、制作周期长、成本高,也因此显得极其珍贵。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这些轻薄典雅的陶器经常出现在大型墓葬中,应是重要的礼器。

陶器发展史_陶器_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新石器时代锯齿螺旋纹陶罐。(民族画报记者葛颖摄)

▲龙山文化黑陶薄胎穿孔高柄杯,临沂博物馆藏。

从制陶的每一个工序来看,蛋壳陶表现出了极高的手工制作技艺,体现了陶器诞生以来的制陶智慧。可以说,蛋壳陶的发明是史前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凝结的智慧结晶,是史前文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先民创造力的重要体现。

03

持续发展:中国古陶的传承与发展

从考古发现与研究可以看出,陶器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成熟,陶器的造型、功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各类陶器的不同组合也更加丰富,体现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创新力。

制陶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史前社会文明进程中生产力发展的集中体现。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形态的复杂演化,既是社会生活需要的功能性适应,也是早期中国文明在手工艺生产和精神文化领域不断创新突破的重要表现。为获得足够的温度,史前陶工不断探索和改进烧成方法,从最初的平地堆烧,发展到平地封泥烧成,再逐渐发展到后来的半地下横坑窑、立坑窑,也就是开始出现固定式陶窑。通过反复实践,先民们认识到将窑床固定,可以大大提高烧成温度,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 陶器的高温烧成技术、陶模铸造工艺以及拼接陶器理念也成为后来青铜冶炼业中铸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奠定了基础。

陶器在中国诞生之后,就不断地演变发展,在其之上构建起来的文化体系,是史前文明从形成到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表现。东北地区后套木嘎遗址第一期遗迹中发现的筒形罐,后来与汉字相结合,形成了辽西地区兴隆洼至红山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并对朝鲜、日本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北方的南庄头、东胡林、转念等遗址早期陶器以平底为主,后来为磁山文化所继承,并发展出陶足,以补充器物本身的使用属性。南方的仙人洞、玉蟾岩、甑皮岩等遗址早期陶器以圜底釜为主,这些器物也是从彭头山等遗址出土的器物中继承下来的。 早期陶器的发展随着更新世的到来,迎来了新的图景。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逐渐形成了多个文化体系。以代表性的陶器概括起来,包括中原地区的彩陶文化圈、东方地区的鼎文化圈、北方地区的筒陶文化圈以及长江流域的多个文化圈。

新石器时代晚期,各文化分支不断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尤以庙底沟类型的仰韶文化、黄土高原上大量的仰韶晚期遗存、江汉地区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最为突出。这些文化体系在中国史前时代竞相绽放,同时又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长期的互动交流中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发展。

进入历史时期,陶器绽放出更多的光彩,烧制技术更加先进,品种更加丰富。夏商周时期,技术突破,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出现,为陶器向瓷器的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殷商、周原等大型都城遗址,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业园区。在器型方面,出现了仿铜陶礼器等新型器皿,建筑用陶器增多。

汉唐时期,在工艺上出现了铅釉陶器等制品。在器物种类上,除有饮食器、储藏器等日用器物外,还有砖、瓦、瓦等建筑用具、各种模型、家禽家畜模型、陶俑等陶制陪葬品;秦砖汉瓦等建筑陶器成为时代的象征,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和唐三彩也是这一时期陶器的代表。汉唐时期及以后,瓷器蓬勃发展,成为陶瓷手工业的又一个新高峰,开启了中国作为瓷器大国的时代。

▲“辽三彩”直接继承和模仿了“唐三彩”,成为中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排文物从左至右依次为:辽三彩雕花牡丹纹罐、辽三彩雕花葵花双索罐、绿釉敞口瓶。(《民族画报》记者 葛颖 摄)

▲首都辽博物馆藏三彩碗。(民族画报记者葛颖摄)

04

陶器:我国1万年文化史、5000年文明史的见证

陶器是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中国考古史也是陶器研究史。

陶器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南北地区早期陶器的诞生早于农业的出现。可以说,陶器的发明为史前先民转向定居、发展农业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史前文化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史前社会的长河中,陶器伴随着中华文明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见证。

陶器是文化、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形式丰富,工艺不断突破,具有多体系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基本形态。陶器的发明、传承与演变,也是史前先民因地制宜、随波逐流的过程,在理念上顺应时代潮流,立足现实,同时又包容有序,在传承中有创新,在融合中有突破。

中国陶瓷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文明不断动态发展的历史。从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的发明,到彩陶、白陶、薄胎陶的创造,再到印花硬陶、釉陶,直至瓷器的诞生,我们的祖先不断地积累、发明、创造、扬弃、改革。应该说,陶器的发明源于实用的需要,并不断地发展创新,以实用为目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坚持真理而不守旧、尊重过去而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以及不畏惧新挑战、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大无畏品格。

▲前排左:首都金博馆藏绿釉龙纹瓦当;前排右:中国金博馆藏定窑绿釉短颈罐。(民族画报记者葛颖摄)

从发明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容器,到“高科技”的蛋壳陶,我们祖先的制陶技术不断进步。仰韶文化半坡时期的人面鱼纹盆、庙底沟时期的花瓣纹彩陶、汝州堰村的鹳鱼石斧纹陶罐、郑州大河村的彩陶双连壶、马家窑文化的多人舞纹盆、陶寺文化的盘龙纹陶盘等等。这些在我们中国不同地区创造的代表器物,都是时代的杰作,是中华文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征的生动印证。

(本文于2023年7月7日刊登于《中国民族报》。作者:王涛、崔明敏,所在部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用户评论

笑叹★尘世美

这个观点很有见地!确实,陶器真是连接不同时代和地区文化的桥梁,从青铜器到唐三彩,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理念。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笑√倾城

完全同意!通过陶器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各地的文化差异,但同时又能感受到一种共通的审美追求。比如花纹、图案,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也很喜欢研究陶器文化。我觉得陶器的制作工艺也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技术革新,比如从简单的原始陶土到精细的瓷器,都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我觉得除了解读多样性,陶器的发展史也能展示中国的“统一性”,你看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有全国范围内传播的器型和纹饰,展现了一种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说得很好!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陶器,例如新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非常粗糙,而汉代的瓷器则精美的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这篇博文写的太浅了。陶器的发展史可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简简单单的就说几句“多样性和统一性”,缺乏深度和细节分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说得对!陶器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其实应该把这篇文章的篇幅扩大更多,更详细地介绍各个时期的陶制品和文化的联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我觉得陶器不仅是解读文明的工具,还是艺术品欣赏的佳作,每一个精致的图案、韵味十足的手感都蕴含着古老的故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我也喜欢收藏一些古陶器,每次翻看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不过,我觉得文中的分析还是比较笼统的,缺乏具体案例支撑。比如,哪些具体的陶器代表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特征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我一直觉得陶器除了文化价值外,它对于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很多实用性强的陶器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例如农具、炊具等等,很有历史的参考价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文章提到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概念比较抽象,也许可以用一些具体的陶器类型的例子来解释更加生动清晰,比如不同的区域用土的颜色,纹路等等。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我最近在学习中国古代陶瓷工艺,觉得这个标题很有吸引力! 期待能看到更多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例如不同时期陶器的材料、制作技法等方面的变化。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我觉得文章的观点比较明确,但更生动的例子能够让读者更加理解陶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堕落爱人!

中国古代陶瓷真是博大精深!从实用型到艺术型的作品,每一件都凝聚着智慧和情感。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博物馆仔细研究各个时期的陶器作品。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身上有刺,别扎我

文章让我对中国陶器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勾起了我对历史的探索欲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期待看到更多关于不同类型的陶器的介绍,例如青铜器、陶瓷等,深入阐述其制作技术和艺术特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栏阅读

阅读最多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