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亿元年产值中国仿古青铜器领先村:家家藏“宝”的乡村发展传奇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省涌现出哪些力争上游、有发展后劲的特色乡村?顶端新闻奔赴各地,推出《乡村进化论》系列报道,在田间地头寻找闪耀的星星之火。
监制:关国锋
统筹:赵强 陈松 程时培
采写:顶端新闻记者 王莉/文 时硕 席荣荣 实习生 丁浥尘 /图、视频
“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莲鹤方壶……这儿能看到各种‘国宝’。”村支书方明伟兴致盎然地介绍着路两侧的青铜器。在他眼中,这些不仅仅是青铜器,更代表着烟涧村的历史,承载着村庄发展的希望。
走在村里,随机遇到的村民,都可能是身怀绝技的青铜器制作高手,无数精美的青铜器从这些巧匠手中诞生。这里,就是“中国仿古青铜器第一村”——烟涧村。
“中国仿古青铜器第一村”
烟涧村,又名烟云涧,位于洛阳市伊川县葛寨镇东北部。
目前,烟涧村近一半村民都在从事与青铜器铸造有关的工作,在村里,提起青铜器,男女老少都能唠两句。人人都是能工巧匠,个个都是工艺大师不是虚言。
在青铜大道两侧,商铺沿街而立,随意走进一家商铺,就有低价批发“马踏飞燕”、物美价廉的“后母戊鼎”。
谈及村里的青铜文化,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研究员、馆长方长勋滔滔不绝。“早在夏、商、周时期,帝王们溯伊水双龙溪,到九皋天室山一带祭祀天神,烟云涧是必经之地,‘烟云涧’村成为铸造供应各类祭祀用青铜祭器、礼器的专门场所。”
时光流转,这份青铜器铸造技艺代代相传始终未丢,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但早期只有少数人参与,并未形成规模。1963年前后,村里老人沿着老祖宗的技艺,重拾了青铜器铸造。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烟涧村涌现不少制作青铜器的小作坊、小企业。
村支书方明伟介绍道,目前烟涧村从事青铜器铸造的企业加农户共有130多家,涉及2000余人,年销售额超1.2亿元。
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研究员、馆长 方长勋
从“为了挣钱”,到“传承文化”
起初,村民们制作青铜器,更多是为了挣钱。
村支书方明伟就是其中一员。1989年,方明伟赋闲在家,村里的老师傅劝他:“跟着我做青铜器,不说大富大贵,起码能让你衣食无忧。”
闻言,方明伟心动了。学习大半年后,他决定单干。“在师傅那能做,回来就掌握不住时间和温度,浇了三炉都失败。”不断尝试,摸索了近一年时间,他才慢慢掌握要点。
村里不少人亦如此。方明伟说,一开始大家会做的样式不多,一炉子可能就两三种。因为工序多,要求高,大部门村民做得都比较粗糙,卖相并不好。
“做得不好,就得改!”每家人都在琢磨,该怎么改进?“互相交流、外出学习、琢磨古书,从练习雕刻手法到把控浇注温度,再到研究做锈技巧,能用的办法都用了。”方明伟坦言,在竞争过程中,大家的技术越来越好,烟涧村的青铜器铸造规模也越来越大。
但不管技术怎么进步,烟涧村人始终没变的是坚持手工制作和古传的失蜡法。
“只有失蜡法才能将青铜器的神韵展现出来,人工雕刻才能将细节更完美的呈现。”方长勋表示,烟涧村仿古青铜器的成功,除了悠久的历史,更得益于工匠们对技术的追求。
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长勋正是这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之一。从为了挣钱,到成为非遗,在制作青铜器时,烟涧村人又多了一项使命:传承非遗技艺,发扬青铜文化。
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
走近这些大大小小的青铜器作坊,远远就能闻到蜡燃烧的味道,伴随着抛光机和电焊吱吱作响的声音。
“从刻制模型、翻模子、制作组装蜡型、烤制、浇铸铜、打磨到最后上色做旧,共有108道工序,细节部分都需要人工雕刻,最难的是模具雕刻和上色做旧。”袁媛依次介绍着每道工序的难点和重点。她是烟涧村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新一代传承人之一,同时也经营着一家青铜工艺公司。
2014年,袁媛因婚姻来到了烟涧村。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青铜器,也第一次见识青铜器制作之繁琐。近10年时间,袁媛从“小白”逐渐成长为“专家”,现在的她已能熟练地区分各式青铜器的优劣。
“花纹得手工一点点雕刻,一件高30多厘米,宽20多厘米的鼎就需要20天,错一刀可能整个模型就毁了。”今年50多岁的模具雕刻师方师傅做这个已经30余年。即便如此,每一次下刀前她还是会慎之又慎。
在她旁边,放着几本已经被翻烂的青铜器画册,画着各式青铜器的花纹要点,画册上沾有新旧交叠的蜡印。
想高度仿真,上色做旧就得讲究。在方长勋的院子里,几乎每块砖下都埋有青铜器。“文物上的锈是在岁月积淀下逐渐形成,现在做就需要化学上色,上色后埋在地下,形成的锈色更真实,更美。”方长勋表示,自己坚持此法,只是想更加还原青铜器的美。
在烟涧村能工巧匠的手下,不论是普通的仿古铜镜,还是“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国宝,都能做到形制一模一样,花纹高度还原。
“青铜小镇”的新规划
作为新一代传承人,袁媛和丈夫身体力行在推广着产自烟涧村的青铜器,将他们送往全国各地。她表示,自己的愿望很简单,“想让我们烟涧青铜器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人都能买得起,用得到的产品,也希望更多年轻人爱上我们的青铜器,一起传承青铜文化。”
青铜器走下“奢侈品”的高台,走进更多普通人家中,也是村支书方明伟的愿望。
然而,除了少数较大的企业外,烟涧村的青铜器更多来自农户的家庭作坊。没有规范的标准、设计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包装单一、物流和销售渠道狭窄,无一不限制着烟涧村的发展。
寻变,才能有新发展。目前,在伊川县和葛寨镇两级政府的扶持下,烟涧村规划建立了青铜专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65亿元,占地约40亩,预计2023年年底建成入驻。物流园及交易市场也在后续计划中。
“产业园规划能入驻四五十家,目前正在招商,建成后沿街的工厂都将挪到产业园,生产更规范,也更环保。”方明伟表示,后续产业园内还将打造展厅,用于展示精品。
除了产业园的建设,烟涧村村委计划联合商户注册集体商标,共同打响烟涧村“青铜小镇”的名气,吸引更多人来,销售更多青铜器出去。“希望以后大家提起烟涧村就能想起青铜器,提起仿古青铜器就想到烟涧。”
用户评论
太神奇了,竟然有这么一个专门做仿古青铜器的村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青铜器做的也太像古董了吧,简直是艺术品的水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买一个带回家装饰一下,估计会成为家里的镇店之宝。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传统的技艺传承太令人佩服了,希望能一直保留下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年产值过亿,看来质量和市场都很好啊,真厉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青铜器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髓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知道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几类青铜器是什么样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些青铜器不仅漂亮,而且很有历史感,很适合收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有机会去这个村子看看,一定非常震撼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些青铜器是根据真实的古代文物复制的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手工制作的青铜器更加珍贵和有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有机会购置一套这样的仿古青铜器コレクショ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专门做青铜器的工作室?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村子里还传承其他的传统工艺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乡村进化论真是太棒了,把传统的技艺和现代发展结合得非常完美。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这些青铜器可以做什么用途?除了收藏之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不是村子里还有专门的博物馆展示这些青铜器的作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很期待阅读更多关于这个村子的信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仿古青铜器做成的摆件应该很有历史韵味,送给朋友很棒!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