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anjiu.com讯】覃振和毛泽东认识是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在这次会上,年长毛泽东8岁的覃振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45年9月7日中午,覃振在家中宴请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中共代表,还特意邀请翦伯赞、侯外庐两位历史学家作陪。后来又与章士钊一起,以蒋介石背信弃义对待张学良为例,劝毛泽东早日离开重庆。毛泽东从重庆回延安后,很感激覃振的热情款待和关照,托林伯渠送给覃振一件黑色皮袍。覃振非常珍惜这件皮袍,把它看做是和毛泽东之间崇高友谊的象征,对亲人说:“这是一件‘红’皮袍啊!”
章士钊曾写诗称赞毛泽东与覃振的友谊:“求友每于本党外,肝胆誓同日月浮。”1947年4月18日,覃振病逝。
49年3月25日西苑阅兵式上,毛泽东和邓宝珊亲切交谈
1938年5月,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的邓宝珊路过延安,住在城里的骡马大店。毛泽东得知情况后,特派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金城前往联络,转达欢迎和挽留之意。在毛泽东的盛情之下,邓宝珊在延安停留一周。从此,两人成为朋友,书信往来和礼物互赠相当频繁。邓宝珊每次途经延安,都要与毛泽东会面交谈。
1938年12月5日,毛泽东致信邓宝珊,通报敌情:“不论迟早,敌攻西北之计划是要来的,因之准备不可或疏。”信中还说:“特嘱陈奇涵同志趋谒麾下报告防务,并将敝党六中全会之报告、决议、宣言等件带呈左右,借供参考。”
1943年6月初,蒋介石打电报给邓宝珊,要他绕道宁夏去重庆开会。邓看着电报,不服气地说:“不指定路线也罢了,指定了,我偏要走延安。”于是,6月17日,他又一次来到延安,毛泽东在杨家岭新建的中央大礼堂设宴欢迎。邓宝珊在延安停留一周,多次同毛泽东单独会晤。同年11月,邓由西安返榆林,11月下旬再到延安,停留半个月。因长期劳顿,邓宝珊偶感风寒,毛泽东对他的病情非常关心,请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为其诊脉、开处方。在毛泽东的关心下,邓宝珊很快恢复了健康。为了御寒,毛泽东送给邓宝珊10张上好的狐皮做大衣料。后来,邓宝珊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人民作出了贡献。
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前期住在红岩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但很不方便。经过周恩来的协调,张治中将自己位于市区上清寺的桂园官邸临时让出,作为毛泽东会见中外人士的场所。于是,毛泽东白天在桂园办公、会客、休息,晚上仍回红岩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中秋节前,毛泽东让警卫齐吉树告诉办事处副官朱友学,准备月饼、酒水等礼品,要送给在桂园的国民党宪兵及工作人员。毛泽东还特别交代:有多少人就准备多少份,一个也不能少。中秋之夜,毛泽东在桂园会客厅热情接见了宪兵及工作人员。毛泽东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谢谢大家。10月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前,在重庆九龙坡机场,再一次与在桂园服务的国民党宪兵握手告别: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题目听着就很有意思啊,真没想到毛泽东会给“敌人”送礼!肯定会有很多故事在后面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了解一下是什么样的礼物,能被称为送给“敌人”的礼物呢?会不会是有一些特殊的意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题目很有争议性啊,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毛主席为什么要送礼给敌人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上确实是存在这种“以礼相待”的做法吧?这篇文章是不是会从这个角度分析毛泽东的策略?还挺期待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感觉有点反常啊,为什么要把礼物送给“敌人”呢?难道是为了和平谈判?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吧?毕竟历史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一味地说谁对谁错。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篇文章能解释清楚究竟是什么情况,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一段历史。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毛泽东的策略很感兴趣,他怎么做到的呢?用礼物融化敌人的心么?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会不会是有些故事被我们忽略了?我觉得这个题目让人好奇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要是能提供一些具体例子就好了,这样更能让我们理解“敌人”是谁,以及毛泽东为什么送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点担心这篇文章会比较偏激,毕竟“敌人”是一个很敏感的词语。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题目写得很吸引人!期待看到作者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文章能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要带有任何主观臆断。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