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林徽因:我爱人间四月。只有绿茶才能让每个人都感觉像绿茶。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是人间的四月!
你能看出林徽因是谁吗?
前言
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因,从《诗经》:“大寺寺徽音”。徽印意味着良好的声誉。后来,他在诗歌杂志上发表了优秀作品,并改署名“徽因”。
说实话,这个美女并不怎么漂亮,只能用中上来形容。如果她带着她的才华和远大志向,她就是一流的知识分子形象。我不想让世界评判她的外表和她周围的事物。我想仰望她的生活。
林徽因,一位才女。这是胡适对她的评价。
林徽因,建筑师。这是丈夫梁思成对她一生的总结。
建筑师林徽因
林徽因,邻居,也是最好的朋友。这就是金岳霖和她的关系。金岳霖一直未婚,传闻他只是为了她。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左一为金岳霖。林徽因带着他的孩子和美国朋友。这张照片的左半部分经常被裁剪。
林徽因,徐志摩的旧情人。这是诗人徐志摩年轻时与她的短暂交往。
徐志摩一生中的三个女人,从左起依次是林徽因、林又仪、陆小曼
大多数人对知识漠不关心,对建筑不熟悉,只喜欢八卦和丑闻。因此,他们对林徽因抱有世俗的看法,断定她人脉广泛,爱情故事也很多。
林徽因16岁时认识了23岁的徐志摩。那是一个多么青春、多么热情的年纪。谁没有经历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谁又能冷静理智?于是,世界就停留在她的女性身份上,久久不能离开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肤浅。
林徽因不辞而别。一是她和梁思成有两个父亲的媒合关系,二是徐志摩有妻儿。难道林家大小姐也没有办法吗?
梁思成,我不比谁差
你知不知道,她是国徽的设计者,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她是古建筑保护的实践者和倡导者。是她保护并传承了景泰蓝工艺。她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正是因为她,建筑之父梁思成才选择了建筑系,为建筑做出了长久的贡献。
中央电视台有一部八集的纪录片,讲述这对建筑夫妇的生活。
《梁思成与林徽因》,有多少人可以让央视拍纪录片?
林徽因的家庭背景
祖父:林孝勋,进士出身,曾就职于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国企。
父亲:林昌民,外交家、政治家。
林昌珉和林徽因
叔父:林觉民,《与妻书》作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生前所写《与妻书》
老师:梁思成,建筑史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林徽因梁思成留学照片
岳父:梁启超,1898年参与维新运动,后流亡日本。
梁启超,一看就是广东人
福州三坊七巷中,林觉民叔叔的故居是冰心爷爷买的。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昌民游历欧洲。受伦敦女房东的影响,她了解了建筑课程,并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这个爱好却伴随了她一生。她立志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也做到了。
最充实的人生就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徐志摩当时是他父亲的好朋友。他经常来家里做客,见到大小姐。徐志摩发现林徽因和他的妻子张幼仪有很大的不同。妻子是乡巴佬,林徽因年轻活泼、机智。林徽因也对徐志摩的新诗产生了兴趣。然而,当林徽因发现徐志摩有家庭后,就断绝了与徐志摩的一切联系。无奈之下,徐志摩逼迫怀孕的林又宜离婚,希望能赢回林又宜。
然而,林徽因却离开了。从此,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诞生了,奠定了人间渣男的称号。
我悄悄离开,
当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挥手,
告别西天的云彩。
……
我悄悄离开,
正当我悄然而来;
我挥舞着衣袖,
不要带走一朵云。
林徽因的爱情观是透明的。她知道爱情只是暂时的,更何况徐志摩爱的是想象中的林徽因,而不是一个可以牵手陪伴她的人。四年后,两人再次相遇。
1924年,在梁启超的推荐下,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两位老友重逢。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陪同。泰戈尔知道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于是留下了一首诗:
天的蓝爱上了大地的绿,微风在他们之间发出“哎”的一声叹息。
同年,林徽因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由于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选择了美术系,主修建筑,并获得了学士学位。梁思成比她大三岁,她选择了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
梁启超资助两人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1925年,林昌民遇刺,梁启超主持葬礼。林徽因对梁思成说:“你给了我一生难以承受的重量,我要用一生来偿还!”
事实上,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是两个家庭共同做出的决定。徐志摩是一个路人。梁思成对于徐志摩的长相还是抱有非常宽容的态度。这就是一个儒生的心态。
林徽因也很有野心。她非常照顾弟弟妹妹,即使与亲生母亲发生了很大的争吵,她仍然想帮助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这就是豁达,不局限于眼前的困难。
天书
北洋政府官员朱启谦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发现了一份古抄本《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关于北宋时期中国古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官方专着(李杰编)。古代的建筑艺术被视为工匠的艺术,工匠不受重视。技能是口头传承的,没有任何信息作为主题保留下来。《营造法式》 这本书陪伴了梁思成一生。他潜心破译这部天书,为他的中国建筑史奠定了基础。
在他之前,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并没有系统的建筑史。章节没有任何线索,但内容复杂,不容易理清。而存在了数千年的古建筑,也在等待着能够保护它们的人。
山西应县木塔建于辽宁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相当于北宋。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并定居上海。陆小曼在这段婚姻中爱她爱得要死。
陆小曼也是一位才女
1927年,林徽因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设计。
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并申请到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东方艺术博士学位。但他发现中国没有建筑史,于是他决定推迟两年,先学习再毕业。于是林徽因也完成了半年的舞蹈训练,准备一起回国。
我毕业了!
当我们完成学业后,我们就会结婚。
1928年,在加拿大与梁思成结婚。林徽因亲自设计了中式婚纱。
林徽因什么都懂,还照顾别人的孩子
梁思成问她,为什么是我。林徽因没有直接回答。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
这是一个有思想的女人。林徽因在世时,梁思成一直支持林徽因,却成了她的陪衬。
—— 如果你拥我入怀,爱我入骨,保护我,我愿意捂住眼睛,不分你是人是鬼。无论你对我真诚还是敷衍,我的心都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我只是暂时装傻而已。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拥抱星辰。有幸认识你三生三世,却又心酸又充满爱意。
夫妻俩开始了他们辉煌的人生。首先,他们考察了欧洲建筑(这是他们的蜜月之旅!)。同年8月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在欧洲期间,林徽因在罗马斗兽场拍摄了照片。梁思成戏称林徽因是建筑的尺度。
东北大学由张作霖创建于1923年,建筑系位于工业学院,即现在的辽宁省政府大楼。全系只有梁思成和林徽因两个老师。他们组织了一系列课程,增加了《中国宫室史》和《营造则例》。《东洋美术史》。
1929年,也就是教学的第二年,梁和林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学陈志和童军,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的蔡方银扩大了团队。梁辰同财建筑事务所也开业了。设计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东北电力大学校园。 8月,梁、林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为纪念父亲,取名“再兵”。
东大大学“白山黑水”校徽
1930年,林徽因患肺病,带着女儿回到北平香山休养。
同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
1931年,徐志摩去象山看望林徽因,夏天两人分道扬镳。他不知道,这将是两人最后一次接触。徐志摩曾说过,(林徽因)得之幸,失之注定。
这一次,他是真的丢了性命。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联合礼堂用流利优美的伦敦英语向外国驻华使节及其家属发表演讲。主题是《中国的宫室建筑艺术》。徐志摩早上乘坐“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聆听了这次演讲。途中,由于大雾,飞机撞山身亡。
前一天晚上,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海的家中大吵了一架。
相识十几年的朋友,阴阳两隔。大家是20号早上才得知这个消息的。林徽因从来没有这样接触过志摩和死亡。但现实是,徐志摩在高空坠毁,惨死。
林徽因是幸运的。徐志摩对她念念不忘,金岳霖甘愿退出,丈夫梁思成悉心照顾。
婚后,梁思成成为林徽因的妻子,打针、输液、烧煤炉、做饭。梁思成不仅是林徽因的情人,也是他的事业伙伴。徐志摩做不到这一点。徐志摩太理想主义、太浪漫了。结婚后的日子里,不仅仅是提供生活用品,还要互相照顾。患有肺炎的林徽因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照顾。徐志摩能够离开怀孕的第一任妻子,也能够离开患有肺结核的林徽因。
1932年3月,林徽因发表建筑论文《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指出中国古代建筑存在的问题。首先,地基太浅。其次,古代工匠缺乏几何、算术知识,容易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原则上,一座好的建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点:实用性;坚固性;和美丽。
斗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建筑的斗拱越来越具有装饰性,而结构性越来越少,这是一种倒退的表现。故梁、林则褒唐宋,贬明清。他们觉得唐宋时期的斗拱非常巨大,是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期,密密麻麻的一排斗拱沦为装饰,不再起到主体结构作用。
1932年,林徽因设计了燕京大学地质博物馆,与梁思成共同设计了燕京大学灰楼女生宿舍。第二个儿子梁从诫出生。
金岳霖称这对夫妻为:梁上君子、林地美人。有时候,一个美丽的女人需要被拍照,即使她穿着旗袍。
1933年,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梁上
1933年,梁思成发表《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1934年春,《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清代宫殿式建筑的布局、斗拱造型、大木架、台墙、屋顶、装饰、绘画等以及构件的名称、重量和功能,并附010- 30000、010 -30000 和《清式营造辞解》。
1934年10月,夫妇俩合作完成了浙江六和塔的重建。还有闸口白塔和灵隐寺石塔。
(六和塔为南宋原物,图为杭州六和塔复原图,林徽因出生于杭州)
1936年,林徽因对山东资阳兴隆寺塔进行了测绘。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四人在敦煌第61窟“大佛光寺”壁画《各件权衡尺寸表》的指引下,骑着驮骡子进入五台山。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建筑的发现,粉碎了唐代建筑为日本奈良独有的傲慢说法。
佛光寺老照片
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东殿始建于唐代末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好的唐代建筑。
“佛光寺的大雄宝殿雄伟壮观,布局严谨,是唐代大中时期的原创之物,除了建筑特色鲜明外,梁间还有唐代墨迹可供考证。佛寺的恩人是一位女士,她的名字写在梁下,在台阶前的石楼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建于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殿内还有30多尊唐代雕像,一幅唐代壁画小横幅,还有几幅宋代壁画。我国古代建筑第一瑰宝,也是我国封建文化遗产中最珍贵的东西。寺内还有两座唐代石经楼,两座唐代砖墓塔,一座魏砖塔。或齐代,还有宋中期的正殿一座。” —— 《清式营造则例图版》 第四卷。
宁公,佛寺大师的女弟子,相识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千年后与林徽因合影
佛光寺平面图
佛光堂女弟子宁恭玉证实唐代建筑铭文
当年的探险路线
正面和内饰对比图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他们从北平逃到长沙,再逃到昆明。一名患有肺病,另一名腿部残疾。两人在工作中相互支持、相得益彰。你有我,我也有你。
“我坚信,一个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祖国。”
躺在床上,病重
从1932年初到1940年初的八年间,中国建筑学会(以梁思成、刘敦桢为首)走访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对2738处古建筑遗存进行了实地考察,用于研究的石窟造像。为我国古建筑和石窟寺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徽因临终前想保存的景泰蓝是什么?
钱钟书曾写信《五台山图》表达对林徽因的不满;冰心写了《梁思成文集》,影射林徽因这位交际专家。文中的妻子很有心计,玩弄追求者,而她的老师则木讷无助。那时,林徽因每周六下午都会在家里举办聚会。邀请的人有徐志摩、李济、朱光潜、胡适、沉从文、费正清等,当事人都以林徽因为中心。林徽因得知此事,送了一瓶山西陈醋给冰心,两人就此分手,再也没有来往。多年后,冰心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篇文章时,其实是在暗指陆小曼。陆小曼没有孩子,也早已去世。他不会追究是谁写的。事实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指的是谁。
中国作家那么多,女建筑师却只有一位。古建筑的保护,前无古人,后无古人。
客厅
一生诗意,千寻瀑布,人间永恒的四月天。
1957年,具有明朝嘉靖年间历史的永定门被拆除。 2004年,市政府斥巨资重建永定门。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古董拆了你就会后悔。就算修复了,也只是假古董啊!
假的不可能是真的,真的也不可能是假的。梁思成、林徽因对建筑的热爱、对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坚持、爱国情怀是真挚的。
我对林徽因的探索仍在继续。她的故事尚未完结,还将继续。
用户评论
好喜欢这句话,“我爱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真的太会说话了!这句情愫真是把春天和美好都浓缩了,让人忍不住想去感受一番温暖的春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对"只有绿茶才会觉得人人皆绿茶"这句话倒不是特别的认可,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不应该轻易贴标签。不过林徽因的诗句还是很美的啊,确实让人心生向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哎~说起来,我越来越喜欢林徽因的作品了,她的文艺气息真是迷人,总是能够用简洁而深刻的语句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 "人间四月天" 这句话太形象了,令人感到无比美好和幸福,让人想拥有这种洒脱的情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确实有点激进啊!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样,说人人皆绿茶有点片面的吧? 不过还是得佩服林徽因的诗词造诣, "我爱人间四月天" 这句话读来很有意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只有绿茶才会觉得人人皆绿茶” 我想表达一下不同的观点,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说的那样看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也会有自己的挣扎,不应该轻易去否定别人的感受和经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林徽因写的天真美好的诗句真是让人心动,"我爱人间四月天" 读起来就像春日暖阳般温柔,让人感到无比舒适美好。她对生活的热爱令人佩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这个“绿茶”的定义,我觉得有点过时了呀!现在的网络流行文化很多东西都跟以前不一样,标签和理解的方式也不一样啊。 不过林徽因的文章还是很有深度,能引起思考就是好文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棒,特别是 "人愛人间四月天" 这句话,真的很能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喜悦。 愿我们都能像林徽因一样追求美好,活泼有趣的生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的观点有点强人所难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说人人皆绿茶就太过于片面了。希望大家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轻易去评判他人。毕竟"人间四月天" 是美好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美好时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林徽因是多么一位伟大的女性啊!她的诗词充满了深情和智慧, “我爱人间四月天” 真是令人感动。她所展现的自信和优雅让人无限嚮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 "只有绿茶才会觉得人人皆绿茶" 这一句话没什么感觉,但我还是很喜欢林徽因的作品。尤其是“我爱人间四月天”,读起来就像春风拂过脸颊一样温暖舒适,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和自由。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人家的观点是偏激的有点过了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强加于人别人的理解方式。“绿茶”这个词语就更像是现在网络流行的一种说法,不能以此去一概而论所有人。林徽因的作品还是要佩服的,比如 “我爱人间四月天” 这句话就很有韵味。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和结论过于单薄,没能够真正地解释了“人人皆绿茶”背后的原因。我们应该多从各个方面去分析问题,而不是只用简单的标签来概括复杂的社会现象。当然,林徽因的诗词还是很有韵味的,尤其是“我爱人间四月天”,读起来让人如沐春风。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好喜欢“我爱人间四月天”这样的句子!简单而直接地表达了对春天和生命的热爱,令人感受到满满的积极能量。虽然我对 “只有绿茶才会觉得人人皆绿茶” 这句话不太认同,但还是欣赏林徽因的文字风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绿茶”这个词语有点过时了吧?现在网络流行文化多了一些新词汇和新的理解方式,不应该用旧有的观念来评判现在的年轻人吧?不过,林徽因的诗词仍然很有价值,比如"我爱人间四月天"就体现了她对生命的美好追求 。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