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自古红蓝出CP,青花宜与釉里红搭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陶瓷胎体采用天然钴料绘制,覆盖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以白瓷为底,以青色作画。 “蓝白”是白与蓝相互作用的产物。
元青花花卉纹鼎,故宫博物院藏
过去人们认为青花瓷器是明初烧制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普遍认为元代是青花瓷器繁荣的开始。
与青花瓷大约同时诞生的还有它的好搭档——釉里红。
元代釉里红带柄杯,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元代釉里红地白花隐云龙纹四系扁壶
从技术角度来看,釉里红和青花的制作工艺大体相似。都是用颜料在瓷胎上绘制图案,再罩上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只是青花以“钴”为着色剂,显蓝色;釉里红以“铜”为着色剂,呈现红色。
虽然釉里红瓷器是在元代发明并烧造的,但真正能称为釉里红的元代瓷器却极为罕见。这是因为釉里红着色剂——铜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
马未都老师在《醉文明》中也提到了釉里红的烧制特点:
“中国人很看重红色,红色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吉祥的颜色,是生命的颜色。红釉的制作难度很大,在唐代长沙窑偶然烧制出一种类似于红色的颜色,也是一次意外”宋代出现了红瓷,数量很少,直到元代才能够烧制出真正的红釉,明清时期红釉的烧制条件极低,在1300摄氏度左右。红色只能在高温下出现。
——马未都《醉文明叁》”
烧制釉里红时,如果窑内热量不够,着色剂容易出现黑红色或灰白色;
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釉里红四时花卉石榴像(可以看到铜色有一定的不均匀性,纹饰很大一部分呈灰白色。 )
如果热量过高,很容易导致铜离子从釉层中逸出,散落到周围,使装饰不连贯或模糊。它甚至根本不显示颜色(烧掉)。
明洪武釉里红四时花卉纹罐,上海博物馆藏(可见此釉里红瓷釉层有过多的颜料扩散和涂抹现象。)
直到现在,工匠们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想让人破产,就让他做釉里红吧!”
因为即使借助现代手段,生产出色彩鲜艳的釉下“红”也不容易。
制作过程中,基釉的成分、铜红料的比例、烧成温度、还原程度以及瓷体在炉内的位置等都需要千方百计的精心,才能生产出纯正的瓷器。和明亮的色彩效果。
由于烧成难度高、产量低,一件色泽纯正、图案清晰的釉里红瓷器极为罕见。
将青花的“蓝”与釉里红的“红”结合起来,就得到了“更难”的红蓝组合——青花釉里红。
元青花釉里红刻花盖罐,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和釉里红都是在高温下烧成的,而釉里红对烧成气氛的要求尤为严格。再加上青花,烧成条件就更加严格,正所谓“难度更大”。
烧制时,必须将窑内的温度和气氛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使两者出现在同一个物体上。因此,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产量十分稀少,精美的更是凤毛麟角。
目前,传世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中,最著名的当属今年5月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工地出土的青花釉里红花空心盖罐。 1964年。
盖罐成对出土。一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转入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时期,釉里红的烧制工艺逐渐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釉里红作品。
清代以后,釉里红瓷和青花釉里红瓷更加创新和发展。
明代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釉里红云龙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釉里红花卉蝴蝶纹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双冷缠枝莲耳尊,故宫博物院藏
釉里红瓷器色泽鲜艳,象征着吉祥如意。观复博物馆推出“釉里红·瑰丽鲜地色”的——“釉里红系列茶具”
该系列茶具是冠福对古典陶瓷的追求与创造。
设计元素有高洁致远的“岁寒三友”图案;充满异域风情的“鸡心碗”;刚劲凶猛、栩栩如生的“游龙”图案;以及寓意吉祥、幸福的“龙”、“凤”图案。
每件茶具均以釉里红为主料或略以青花弦纹点缀,并标有青花手书“关”字。
精确手工制作并精心烧制。
整体装饰线条流畅,布局稀疏有序。造型俊秀古朴,设色浓重清新。
此杯的图案取自清代所绣的团龙纹。这龙纹与常见的款式不同。是一条双线绘制的夔龙,弯曲如卷草纹,正反面两条夔龙相对,中间有火珠纹。呈现出“二龙戏珠”之势。
夔龙图案最初用于装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张口卷尾,给人一种非常古老的美感。四龙图案等距排列,寓意“四福”,即:福、富、寿、幸福。
在古代,凤凰被视为瑞鸟、百鸟之王。雄鸟为凤,雌鸟为凤。
三组凤凰等距排列,符合“三元”之意。 “三元”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科举第一名,分别称解元、会元、状元,统称“三元”。意思是“三元第三”或“连续三元”。
此杯外腹饰有一层间隔的莲瓣和相连的石榴纹,以及两层重叠的蔓藤花纹,极具趣味性和装饰性。
杯形薄底深腹,中心略尖。杯内外以浅蓝、白色弦纹划分装饰区域。杯内口周围有自然舒展的卷草纹。从中心向外依次有十字形图案、连续的回纹、一圈垂饰图案。
龙纹综合了所有动物的优点,勇敢而有灵性。陶瓷中龙纹是不可缺少的。龙五爪,毛直立,霸气威猛。龙身躯粗壮,趾爪有力,上颌长而向上翘,上唇圆润如猪嘴。是经典的永乐龙纹。
此外,碗盖上绘有火球,整体呈龙戏珠之状。
松、竹、梅,草木凋零,依然挺拔。他们不惧严寒,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在传统文化中,松、竹、梅的自然属性被推崇为君子品格的隐喻。
“松”象征常青,“竹”代表君子谦虚、正直,“梅”代表纯洁、纯洁。松、竹、梅组合,被誉为“岁寒三友”。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也是长久友谊的隐喻。
此盖碗汲取了古代文物的精髓,让今天的人们体验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用户评论
说的太对了!红蓝对比这种搭配真的特别有看头,小时候就觉得瓷器上的红色和蓝色超级酷炫啊。老规矩,青花配釉里红永远是经典的完美结合!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古人的审美是真的高,能够将这些颜色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的效果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又想去看看一些好东西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青花瓷本身就已经很漂亮了,釉里红确实提升了一倍的格调感,尤其是那些细腻的花纹和图案,配上红蓝色的碰撞,真是赏心悦目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很有道理! 这种红蓝搭配真的挺有气势的,而且红色通常象征着热情、活力,蓝色则代表着沉稳、优雅,两种色彩的结合既和谐又丰富。感觉这种搭配不只是瓷器本身的问题,其实生活中也可以尝试一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青花和其他的颜色也很好看啊!虽然釉里红是经典的组合,但我觉得其他颜色的碰撞也能带来令人惊喜的效果。总的感觉来说,还是要看个人喜好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自古以来红蓝cp就是受欢迎的搭配,这种色彩对比冲击力强又能展现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所以才会在很多领域得以应用,瓷器、绘画、服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得对! 我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陶瓷鉴赏的小书,上面就有介绍,青花釉里红的组合确实是比较经典的,而且它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也更具有艺术价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蓝色调确实很显精神,但我觉得很多时候这种搭配会太过于鲜艳抢眼了。我更喜欢一些柔和、淡雅的颜色搭配,更有质感和岁月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很有趣!但我感觉釉里红和青花的搭配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审美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中国瓷器都是采用这样的组合的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这种观点,红蓝CP在古代确实非常受欢迎,并且有很多美丽的典范作品。这篇文章写的不错,让我对这些陶瓷艺术品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有些朋友喜欢红色和蓝色搭配,而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其他颜色组合,这种多样性才是生活的乐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说法太绝对了吧?不是所有的红蓝搭配都是美的,有时候会显得过于俗气甚至是辣眼。艺术的追求应该是多元化、包容性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还是挺有启发性的,让我对中国传统陶瓷工艺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釉里红的使用手法真是太巧妙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不错,但我觉得可以再多补充一些不同朝代青花瓷的特点和演变,这样会让文章更加丰富和全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古人对颜色搭配的理解真的很深刻啊! 现在看来,这种红蓝组合仍然是经典的不 outdated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喜欢一些淡雅的色调,比如绿色、紫色或者粉色。也许是时代不同吧,我现在更欣赏柔和的颜色搭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