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了解陶与瓷的差异:揭秘传统陶瓷工艺的奥秘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了解陶与瓷的差异:揭秘传统陶瓷工艺的奥秘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概念不同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而瓷器则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绘的物品。
二、烧成温度不同
陶与瓷的区别主要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级版,陶也是瓷的亲兄弟。在此特地说明:现今流行的所谓陶制品,多数都是高温烧制,严格来说都是瓷制品。
三、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制坯。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制温度达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以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五、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胚体并未完全烧结,胎质粗疏,敲击时声音发嗡,断面吸水率高,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二者坚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于陶。
六、施釉的不同
釉就是罩在瓷器表面的那一层光亮外衣。它主要是以粘土、石英和长石为原料。经研磨、调制后上于胚胎表面,在高温焙烧后熔融,冷却后即形成玻璃质晶体。它可增加胎体强度,并有效地隔绝气体、液体。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温釉;瓷器表面施有一层高温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从而达到美化、光洁瓷器的目的。
用户评论
我一直以为陶和瓷都是一样的,结果看你这篇文章才知道区别可真大!原来是烧制温度的不同啊!感谢你的科普,以后就不会弄混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家里摆的茶具看着很有古代贵族的感觉,现在看来应该是陶瓷制的吧?这文章说的对!陶器虽然耐用,但陶瓷更精致优雅,我喜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看陶器老土,其实有很多艺术价值! 很多现代设计也把陶器的粗犷风格融入其中,很有个性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啊,原来瓷器要用釉料!以前觉得瓷器就光滑,原来是因这个原因呀!那陶器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了学习了!我家的餐具都是白色陶瓷的,看来还挺高端的!不过,家里还有一些老旧的土锅,应该算是陶吗?这文章让我对陶器的了解深了一层。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太对了!我最近在买一个花瓶,纠结要选择陶瓷还是陶器… 现在的各种设计风格太多了,不知道选哪种更合适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的解释不够详细,比如什么叫做“釉料”呢?具体有哪些差异呢?希望作者可以再补充一下细致内容,这样才更好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东西一直没太大兴趣,以为都是一样的材质啊…不过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方面,原来还真有点知识含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的对不假,但我觉得陶器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粗犷、质朴、充满自然气息,我喜欢它别具一格的感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不错啊,很系统地介绍了陶和瓷的特点,尤其是烧制温度的不同,让我印象很深刻。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原来陶瓷还是比较高级的材质!之前想买一个花瓶就选了便宜的陶器,看来有些遗憾了…以后选择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这类细节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更应该结合一些图片展示,这样更容易理解陶和瓷的区别。 比如对比一下它们的纹理和光泽度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客很有帮助,让我对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打算去博物馆看看,感受一下它们的不同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简单易懂,但是缺少一些实例说明吧?举个例子:什么种类的生活用品是陶的?什么样的家具配件是陶瓷的?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陶和瓷的区别感觉并不明显,还是得看具体物品才能分辨。这篇文章就感觉太理论化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一直在纠结陶器和陶瓷的区别,看了这篇文章终于明白了!感谢作者分享这么宝贵的知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